书荒网 - 同人小说 - 波纳厄城在线阅读 - 第一章

第一章

      波纳厄的名媛们大都宣称对他了如指掌,这是一个可以倚在祖宗荫蔽下快活一生的上流人士。他漂亮,有品味,对衣食住行讲究严苛。自称求学,实则不愿忍受家里坟墓似的氛围决然离家,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离家的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德米特河沿岸租的那栋公寓里。房东是大公妃的宠臣,那么他住进这栋房子必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他还很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严令禁止他离开自己身边,甚至连踏出房门都会让她紧张到几近昏厥。过了两年的光景,他也只能挨个拜访城里的其他名流尝做消遣。他的家族是整个波纳厄中最年轻的,父亲在《国家人物传记》中名列前茅,因为他和兄弟一起开办的食品公司最终成了波纳厄的支柱产业,母系方面还可以追溯到一位曾经在德国广袤平原上划地为王的伯爵(因此总对人谦称为郡主),只消拿着一份推荐信,看一眼上面的签名和两份火漆,人们就争相对他敞开大门。他乐意向贵妇人大献殷勤,趁机和她们厮混到一起。面对年轻的少女倒变成了品行高尚的绅士,母亲都放心留他和女儿单独叙话。男人们称赞他是个不可或缺的好小伙子,他舞跳的最好,枪也瞄的准,学识广博而健谈,铁石心肠也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这种公子哥是阶级中争相讨好和鄙夷的对象,他心知肚明却也乐在其中,总的来说,他的前半生趋近圆满。除了他没有真正继承父亲的产业这一点,就算从来没有参与哪怕一场股东们的讨论,他占的也是股份的大头,每个月只靠那点儿分红就继续奢靡。这种光景持续到他的伯父和堂哥暴死,荒唐的生活就此结束。

    死因只在报纸上寥寥提了一句,估计让编辑回忆都想不出来到底为什么而死,他们只是想把更多笔墨留给这场别开生面的葬礼。一个接一个的殡葬花圈散发让人窒息的味道,从屋里一直堆到街道上。大公也托人捎来了哀悼,特别的,大公妃还问候了新的董事长。事实上,两位死的不太是时候,因为还有一个多星期就到公司成立三十周年庆典的纪念日,这个突发事件冲淡了喜悦,把股东们整得晕头转向,不得不向新掌权的那位端庄的遗孀寻求帮助——她做姑娘时的名字是威廉明妮,而现在人们习惯叫她德盖兰的寡妇——在这桩悲剧里展现出惊人的坚强、顽固和有主见。

    “庆典一定要举行,”她说,“但葬礼同样得风风光光的。”

    于是波纳厄的迎来最忙碌的一个星期,这种忙碌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头一次打破阶级那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管名流还是平民,都在第三天上午,神情肃穆,眼含泪水去大教堂拥抱哀恸的家属,晚上分批去为死者守夜,第十天正好是复活节,也是他们原定的狂欢节,沉闷的守夜迄今为止持续了足足九天。到了舞会开始的前十二个小时,女人们褪去沉闷的黑纱,计划在庆典舞会上尽情展现自己。放在平时,那一片倩影简直是让-安托万的天堂,可惜他现在再也没心思去哄骗爱情或者做什么许诺。至于他的那些夫人们,也很难说她们的心思只放在了舞会的吃喝玩乐上。

    简单来说,就是再早些时候,波纳厄的J-A·小德盖兰先生在彼得堡并不光荣的负伤。倒不是因为他和那些军官有什么扯不清的暧昧关系(毕竟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因为是外国人从而网开一面),纯粹就是运气不好。这个怪人,过冬非要一头扎进彼得堡感受能把他淹没的雪,那么他顶着一脸已经冻住的血痂和浑身火药味敲响旅店的门也没什么可惊骇的。具体情况早已无人知晓,反正他对所有人都强调自己只是路过被误伤,事后经医生检查,他的颧骨被散弹削去了一小块。人们就像被rou骨头勾引的小狗,循着八卦的味道四处狂吠。德盖兰夫人之所以要坚持举行庆典,甚至不惜把它和葬礼安排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这个不省心的儿子终于养好脆弱的神经,可以体面的挡回那些暗地里的流言蜚语,代她应付那些真心或假意的社交。他在话术上的迂回婉转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的笑话,社会上不成文的铁律就是对所有权贵都敞开客厅的大门迎接,至于暴发户,殷勤接待的前提是他们能拿出美貌来当通行证,否则一切免谈。

    这个规矩对小德盖兰先生并不适用。诚然他的朋友以阶级划分一二三四,但他还是在这次混乱的庆祝里给几个惯于饶舌的小丑递了请帖,那些人知道他的目的,但还是非常乐意接受这份邀请。社交圈两个不可撼动的标杆,一是大公妃克莱门汀娜,二就是让-安托万,就算他把那些套着丝绸,描边烫金的请帖拿去烤火,人们还是眼巴巴的等候他赏光,为此不惜透露一些能称得上丑闻的消息,就算这种传闻他明显知道的比宫廷内臣更多。这种事做的多了,难免不会有人骂他是个吝啬鬼或狡诈的小人,因为没有人能从他那儿套出德盖兰家的秘密。有传闻说,他其中一个短暂的情妇(还是贵族之女)曾窥到了这个家族的冰山一角,然后她就凭空消失了,人们最后得知她的消息就是她年纪轻轻就因为肺结核在巴多罗买疗养院病逝。安托万唯一的堂妹低调出席了她的葬礼,毕竟两人还算是修道女校的同窗,也都曾发誓永远侍奉圣母。跟他的信仰路德宗的伯父一家不同,他的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耳濡目染下也半真半假的说些上帝的恩泽,只是从不在公开场合诉说这些,毕竟像他母亲那样虔诚的教徒是当不成合格的商人的。有一次一个神父有意让他做一次迟到十余年的忏悔,旨在让上帝原谅他过分的轻慢,然后被断然拒绝:他的上帝在他心中,并且从出生开始就无有违背,“相当冒犯的说,我的虔诚比您还要狂热。”。

    总而言之,这个对所有潜在机遇都保持灵敏的嗅觉的人,把握的第一个机会——除了说出来有些不齿,只能含糊的表露为捐和赠——让他获得的那份非凡的成就,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他很快就成了外国人俱乐部的终身荣誉主席,不出一年,他就已经在艺术品方面颇有见地,音乐厅和剧院也有让-安托万的私人包厢。他游览了所有能在地图上指出来的欧洲国家,结交了一大群天南海北的朋友。就算没有继承公司,他的影响力也极高。到这一刻他终于成功了,作为一个十足的年轻人,他的声望超越平辈和父辈,甚至隐隐盖过他效忠的君王,也许说起“让-安托万·德盖兰”不一定能与波纳厄联系起来;但只要一提起波纳厄,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我们亲爱的安托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