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初怀公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9

分卷阅读139

    混蛋!”她断断续续地说道,在酒意的催动之下,她忘记了自己立下的规矩——绝不在第二人面前提起前世之事。

严瑜越听越惊,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自己该作何反应。

夏侯昭忽然抬起头来,道:“所以,你快和我说,你到底想要什么?”两世的事情在她的脑海中翻滚,她却始终记得自己今日的初衷。

严瑜深深看了她一眼,道:“殿下,您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夏侯昭苦笑了一下,道:“我?我有什么愿望?我没有愿望。我只能按照设好的路向前走,一步也不能踏错。只有我登上储位,父皇、母后、你和风荷,还有其他所有的人,才能无恙。”

她松开方才拉着缰绳的手,划过半个旷野,指着远方道:“这百万黎元是我不得不背负起来的担子。我如果后退一步,让他们落在其他人手里,就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

她头一次向严瑜说到自己心底的秘密。

重活一世的夏侯昭不是不可以做一名只图享乐的公主,只要不嫁给沈泰容,择选一名说得过去的驸马。再将庶人郑的幼子通令克立为储君,想来等他继位之后,还得小心翼翼地供奉着她。

可是,当她一步一步接近太极宫的那个御座之时,她也一点一点明白了自己身上的担子。

她可以选一条容易的路,但大燕的未来也会受到影响。

立国百年的大燕并非一块铁板,外有南朝北狄虎视眈眈,内有部族豪强心怀叵测,胡汉之间的矛盾虽然略有缓解,但仍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触发的隐患。

前世的始光朝听上去风调雨顺,仿佛一个太平盛世,实则北部被北狄人割去了九边的一半,东部又有起义频发,着实算不上盛世。

而她重新回到晏和朝,如果只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未免也太对不起流淌在身上的血脉了。

所以夏侯昭无论如何也必须一直向前,即使前方荆棘满布,即使前方风雨交加,她都必须向前。

她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去换取其他人的幸福。比如帝后两人的,比如严瑜的。

“我这一生只能和这些东西纠缠在一起,而你们,我希望你们能过得开心。”她笑着说道,原本是醉意蒙蒙的眼睛里,透出了温暖的神色。

严瑜感到自己的心越跳越快,她温暖的目光渐渐将他心底包裹秘密那层寒冰融化。

他听到自己道:“殿下,末将……我想要陪在你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娅的营养液!

第117章所愿

夏侯昭仿佛没有听清严瑜的话,她微微侧了头,用一种迷茫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侍卫队长和最亲近的大哥。

她感到自己的脑海里一片混沌,严瑜的话明明很简单,她却只听懂了一半。她那样看着严瑜,眼神清澈,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让严瑜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

那是他随着月姑姑回到帝京的第一个上元节,他坐在院中的大树之上,吹着。因为没有良师教导,他只能自行摸索,这首曲子反复练习了数月,方才能够连成一曲。

皇后第一次来拜访姨母,穿着素色长裙,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微笑着唤他“瑜儿”,有种熟识的亲切之感。她身边站着一个被裹成雪团子一般的小人儿。风帽里露出一张小小的脸,笑起来的时候,酒窝浅浅。

雪团子糯声糯气地道:“你刚刚吹的是什么?真好听!”她说着就从皇后的身后跑了出来,一拉牵住严瑜。

月姑姑上前一步,却被皇后拦住了,她道:“让孩子们自己玩吧。你我姐妹许久未见,想要说的话很多。”

皇后和月姑姑进了内室,院中便只留下了两个小孩子。

自来熟的夏侯昭已经拉下自己头顶的帷帽,兴致勃勃地打量起眼前这个小小的院落。她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奇,一叠声地问道:“这树会结果子吗?这个我听国巫大人说过,是我百姓家自己晒的干rou。对了,你们怎么不去我家玩?”

她有那么多的疑问,多到他回答不上来。又指挥着他从皇后带来的礼物中取出一盏做成了兔子形状的灯,高高地挂在树上。

“今日可是上元节,怎么能不挂一盏灯呢。”她煞有其事地点评道,说着还绕树走了两圈,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配上她团团的一张脸,十分可喜。

在他的记忆中,她似乎从来没有露出过这样迷茫的神色。她又问了一遍:“大哥,你刚刚说了什么?”

严瑜深深吸了一口气,道:“我知道殿下派李罡去信州不单单是为了帮助安秀。您已经察觉到李家的意图,虽然您并不准备答应这门婚事,但也不愿意伤害到李罡。故而借机将他派到信州,也是爱护人才之意。”

派出李罡的时候,丘敦律等人都有异议。丘敦律认为李家本为九边番属,既有归顺之意,夏侯昭理应先将其理顺后,再做差遣。

如今贸贸然将李罡派往信州,也失去了李家将其放在帝京为质子的本意。

阿莫林考虑得更实际一些,李罡虽有高爵,带兵的经验却远远不够。信州情势复杂,万一有所闪失,丢的可不只是李家的颜面。

只有严瑜赞同夏侯昭的观点,他将京内的军力分布一一分析,指出的唯有加紧训练墨雪卫的士卒,方才能够在接下来的交锋中更好地保护夏侯昭。彼时秦王夏侯明尚有行动自由,的确是心腹大患。

而信州则是最佳的机会。

严瑜又道李罡虽为李家之人,实则心地淳厚,对公主殿下十分忠诚。他是墨雪卫的队长,既然说了这样的话,旁人自然唯有听从。李罡就此成行。

夏侯昭没有想到,原来严瑜早就明白了自己没有言说的深意。

自从信州大捷之后,李家的态度越发明显,连帝后都有所察觉,身为当事人的夏侯昭怎会全无所知。

再加上其他的著姓大族也不是没有打这个主意的人,芷芳殿中的礼物都快堆成小山了。

而夏侯昭对此事的态度只有一个:从不理会。

只是旁人她可以毫不在意,对跟随了她三年的李罡却不忍心这样做。在夏侯昭看来,李罡本人对成婚什么的,也是全无概念,一心只想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与其将他留在帝京,受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