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备忘录在线阅读 - 改变

改变

    时间:23年11月22日

    地点:广州

    内容:

    我睡了很舒服的一觉,有十二个小时那么久,感觉把失眠的部分都补充回来了,美美喝了一碗粥洗了个澡,再往外头一看,天黑了。

    好像一天什么事也没做然后一天就结束了——睡一整天的觉,和一整天不睡觉都不正常,但若闲着没事做,好像睡觉不睡觉都一样。

    非要说今天和以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打开了电脑。

    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电脑了,好像生活有一部手机就足够了,以至于我用电脑进行文书的时候百般不适应,会忍不住想用手指头戳屏幕。我好像也是第一次用笔记本来写类似日记的文章,以至于脑袋里空空如也,一时间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那就说说改变这件吧。

    ……

    ……

    从用手机写东西,到用电脑写东西,这是一个“改变”。

    “改变”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人在什么时候会改变,以及什么样的改变是良性的、什么样的改变是恶性的,这些都属于命运的范畴,这里的命运不是玄学意义上的命运,而是生命的运动、规律和轨迹。

    在我的视界里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线,线的一端链接着过去,线的另一端链接着未来,这条线有一条清晰的轨迹,所谓“改变”,就是在这条命运轨迹的某个节点上施加影响,从而让命运偏转,“改变”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有趣的地方在于:即便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比如说童年时代发生的某件很可怕的事情、像鬼一样缠绕着自己,我们同样可以对它施加影响,从而对当下的自己造成“改变”,甚至这种改变可能是改头换面的,这都很正常。

    有人可能会把“改变”想的很困难,但如果了解“改变”的原理之后,想要发生“改变”其实很简单。

    就拿我用手机写作改变为用电脑写作这件事举例。

    我之所以会发生这个改变,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前天对住宿做了一次“让我腰酸背痛”的大清洁——改善周围环境尤其是居住环境是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最简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人是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在家里会有家里的性格、在学校会有学生的性格、在单位会有职工的性格、在网上会有游客的性格,而且每一个都是自己的本性。

    心理变态的根本原因是所处环境和自己所转化的性格发生了冲突导致的,轻微的变态通常会以另类的、艺术的、富有激情的方式展现出来,会表现得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严重的变态则通常会收敛起来,伴随着冲突不断加深,在某些时候以常人难以理解、隐晦的方式爆发。

    改善环境的过程是缓解内心冲突过程,缓解内心的变态,与此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善性格也会发生轻微的“改变”,总体来讲这种“改变”会朝着普适意义上的好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润物无声的。

    在这个示例和解读中,不难知道“改变”的第一个规律,是通过对环境施加改变从而对人性施加影响,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在宿舍里自学不进去,那么改善宿舍的环境或者脱离宿舍去到另一个环境里面,就能自学得进去了——譬如我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早餐中餐的门店里面看实体类的、需要学习的书籍,这些环境固然吵闹,但偏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但换做躺在床上我就完全没有看书的心情,反而是看色情片会很起劲。

    但再深挖下去,改善环境为什么会对人性施加影响带来改变?

    这就是“改变”的第二个规律:联系带来“改变”。

    人类依托联系存活于社会,亲缘联系是最深的,其次是同处于一个环境中的人事物。哪怕是在独居的环境里,我们也是和周围的事物,以及通过手机、电脑、书籍等媒介和别人产生联系。

    所有的联系存在相互吸引或排斥,都会对命运施加影响,从而对人性带去影响——性格改变命运是一个在我看来完全错误的理念,因为性格是因为命运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改变”,也就是命运塑造性格。

    我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由我的命运决定的,而要改变我的性格,需要动摇我的命运,而想要动摇我的命运,就需要联系。

    比如要给一个人植入“自杀”的性格(是的,自杀是一种性格),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她和周围的联系全部恶化、终止,当她短暂失去了和世界的联系,那么她就想要自己死掉,而且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而且人的性格一旦诞生就不会消亡,性格本身类似于一种应对环境的策略,当环境趋于相同的时候性格就会被唤醒,所以想死的人一辈子都想死,不想让她死就要让她置身于一个不容易想死的环境,仅此而已。

    大体来讲,联系会影响命运,命运会塑造性格,性格的改变源于命运的变化,而命运的变化源于联系的变化,当一个人获得或者失去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系之后,命运就会动摇,性格就会改变,比如我父亲死亡后,我的母亲性格由对我苛刻、严厉转而变得柔和,我的兄长失去了奋斗和上进的信念,而父亲死亡对我最大的影响是阻止了我自杀,进而让我展开对“死亡”这个命题十几年的探索,这些都是联系带来的改变。

    ……

    ……

    在所有联系当中,爱和恨是最独特的两种联系。

    世界上绝大多数、甚至近乎所有的联系,都是情绪的输出和接收,唯独爱和恨,是让情绪得以发生,一个心里有爱或者心里有恨的人,心里就像装了印刷机,不断印刷情绪输送出去,而外在的表现往往都很积极。

    爱的联系很美好,不要把爱想得很高,她可能分了很多很多个层次,而且她的数量和质量是均等的,爱的数量增加了就是爱的质量增加了,爱的数量减少了就是爱的质量下降了。

    我经常会鼓励玩伴多和家里人联系、多送家里人一些——有个性的礼物,这个过程是培育爱的过程,同时我也会提醒玩伴注重和当下现实环境的联系,比如学习要有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比如要注重和身边朋友的友爱。

    我同时也会提醒,我们之间的联系需要适度的晾一晾,避免我们之间的联系对现实带去太多的影响。

    虽然,我迷恋于和我性交的女人,性到底是不稳定的联系媒介,随着情绪宣泄欲望降低,媒介会变淡或者消失,从而联系变得陌生或者失去。更何况我在和玩伴相处过程中,会刻意植入一些“唤醒”机制,从而让生活重心转移到现实当中,避免失控。

    但是,交往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之间的联系会脱离单纯的“性”媒介,在另外一些方面建立更深层次的爱的联系,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但这种联系对于玩伴来说其实是有危险的,需要警惕,但我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