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经典小说 - 成欢在线阅读 - 成欢 第14节

成欢 第14节

    元衍问:“棹伯,你怎知我在此?”

    “是从左仆射大人处得到消息,得知二郎你今日抵京。”

    尚书左仆射杜逊,正是杜擎之父,是以杜擎很觉郁郁,元府还是从他家里得到的消息,可他家里却不来人迎他。

    元衍看了一眼杜擎,道:“棹伯,我明日才能入城,你来得早了。”

    “今日如何不能入城?只是晚些罢了,二郎既已至家门,岂可不入门而居旁处?”

    “棹伯,马车不比匹马,赶不上宵禁的。”

    “这有何妨?大郎如何不为二郎考虑,我来时,大郎去了太尉府上,太尉言明,今日二郎不至,城门不闭。”

    杜擎在一旁听着,心想怪不得自家不来人,还是不来的好。

    “简直胡闹!”见元棹变了脸色,元衍只能压低了火气,做蠢事的是他兄长,他连重话也没办法讲,只好对杜擎道:“叫他们开拔,我们早些入城。”

    杜擎不敢怠慢,点了头便去寻自家管事。

    湛君这会儿寻过来,刚才那番动乱,委实吓到了她,四周平定下来,她便来寻元衍,若不跟元衍一块,她总觉不安心。

    湛君才到跟前,元棹看见了她,问元衍:“二郎,这便是那女子吗?”

    第16章

    杜擎正与湛君擦肩,听得元棹那句,当即按住了湛君的胳膊,拖着她原路回去,“我正好有事找你,快跟我来。”

    湛君给他拖着倒行,很是疑惑:“哎,你做什么!”

    杜擎与湛君一道离了视线,元衍将目光转回,面上冷淡:“棹伯,此话从何说起?”

    元棹笑意融融:“二郎有所不知,主母前几日来信,除吩咐我等看顾好二郎外,于二郎的红颜亦有安排。”

    元衍不由得挑眉,“哦?什么样的安排?”

    “自然是叫我等好生侍奉。”

    因着董弘一封信,西原元府已经知道了湛君这个被元衍强掳去的人。于此一事上,董弘气愤难当,必不会讲元衍什么好话,是以元佑读了信,立即修书两封,一封代儿子向董弘赔罪,一方要元衍亲自赔罪,而元夫人方艾关注之事则与丈夫不同。她不写信给儿子,而是亲写了信给忠仆元棹。她不关心自己儿子是如何将人弄到手上的,她只关心那勾了她儿子的女子能否配得上她铮铮佼佼的儿子,所以叫元棹务必搞清楚来龙去脉并探清湛君的底细,一一报与她知道。

    所谓知子莫若母,一样的道理,儿子对母亲的了解也必是深刻的。

    元衍笑起来,对着元棹语重心长地说:“棹伯,哪里来的什么红颜?”

    杜擎将湛君交给蕊姬,“我们待会儿就启程,今日便能入城,你们今晚就到平宁寺去,待会儿我给你元氏名帖,你带着直接去拜见妙华法师,叫她安置你们。”说完又去看湛君,嘱咐道:“你看好她,不能叫她有闪失。”蕊姬连忙垂首应是。

    杜擎交代完这边,还要去通知自家奴仆,再不久留,急匆匆去了。

    湛君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可见杜擎形色匆匆,也忍住了不问。她早知道自己就是个被安排的命,便是知道了也无力做些什么,一样是要听别人的话,只能咬着唇暗骂自己活该。

    马车上,湛君第三次撞到了头,实在压不住心中的怒火,忍不住向蕊姬抱怨,“这是发哪门子的疯?”

    因着急赶路,马车颠簸异常,蕊姬此刻形容也颇狼狈,她不敢抱怨,只是劝道:“娘子再忍一忍,入了城便不会再受这份辛苦了。”

    湛君索性闭目。

    车队日暮前赶至昌平门,早有人等候多时。

    元氏长公子元承的贴身侍从上前牵住了元衍的马,“二郎,太尉为二郎及杜郎君设宴洗尘,郎君命我引二郎前往。”

    杜府来迎的是杜擎的族弟,杜擎正与他寒暄,听得这句,望过去,见到杨府管事,哈哈笑道:“我比不得二郎,这一番急行,骨头都要散架,若到了府上,怕不能尽兴,不尽兴便是扫兴了,只好辜负太尉美意,改日定当登门赔罪。”

    杨府管事闻言,上前盛情相邀,杜擎自是推拒,如此几次,杨府管事便不再提。

    本来,杨府摆宴也只是为迎元衍,邀杜擎不过是过个场面。请客的并非真心,被请的真心不想去,两方心知肚明。

    杜氏自诩纯臣,早不与杨氏往来,杜擎若敢去今日这宴,落到杜大人眼里,又是一条罪状。至于元氏,西原公元佑天生一副好性子,没人敢得罪他,他也谁也不得罪,元衍倒没有杜擎的顾虑,且他还存着自己的一番心思。

    于是元衍便同杜擎告了别,几方人马分作两路,元衍与元府同杨府众人骑马先行离去,杜擎队伍冗杂,倒不着急,只慢慢走着。不知在哪个街角,一辆马车缓了速度,渐渐脱离了车队,月色掩盖下朝另一处去了。

    杨府向来门庭若市,今日却冷落,只堪堪停了几辆马车。元承未亲至城门迎元衍,这会儿在杨府门前等候,才听见马蹄声,便已按捺不住欣喜之情。

    元衍下马要行礼,元承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他手臂,上上下下地仔细瞧他。

    元衍笑着喊了一声阿兄。

    元承笑着拍元衍肩膀,说:“又高了些。”

    兄弟两人站一起,和睦非常。

    元佑无有妾室,元承与元衍乃一母所生,只是颇差了些年岁,元承今年二十又九,足大了元衍十一岁,现今已是而立之年,风流儒雅。

    太尉杨圻之子杨琢亦在府门前等待,在兄弟二人一旁笑着说:“逢恩,有什么话不妨入内再说,二郎连日行路,怕早累了,让他坐下歇一歇,饮两杯热酒,舒缓一番。”

    元承朝杨琢拱手:“今日多有叨扰。”

    杨琢大手一挥,“逢恩这样见外?”又转头看一旁默不作声的元衍,笑吟吟道:“我与逢恩你亲密如手足,自然视二郎如亲弟。”

    元衍浅笑以做应答。

    几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到了宴上,歌舞还未开场,主人杨圻落座主位。

    杨琢走到杨圻身侧,笑着禀告:“父亲,二郎已至。”

    元衍跟在元承身后,兄弟二人一同行礼。

    杨圻笑呵呵站起来,走上前去将两人扶起,笑着说:“到了这里,不过是回了自家,怎么还这样拘谨。”又特意对元衍道:“二郎一路辛苦。”

    杨圻今年尚不到五十岁,虽是寒门出身,可凭着战场上厮杀,如今掌天下军事,当世无人能敌。这样的铁血人物,却是一副面慈心善之相。

    元衍态度谦逊,“我一路玩过来,不算辛苦。”

    元承与杨圻对视一眼,一副拿他没办法的模样。

    杨圻却直言,“大丈夫当思报国,岂能流连乡野,不过消磨志气!依我看,早些入朝寻个差事才是正经。”

    元承给他弟弟说话,“他年纪还小,想做什么便叫他去做,再叫他快活几年。”

    杨圻笑了笑,“你们这样惯他。”

    元承无奈得很,“谁也管不住他,莫说我了,便是家中父母,也难得能让他听两句话。”

    杨圻食指在元衍脸上虚点,“你好命,便继续就胡闹吧!”说罢笑起来。

    杨圻既笑,旁人自然要附和着一同笑。

    笑完了,杨琢开口,“父亲,二郎既已到了,快些开宴吧。”

    杨圻一掌轻轻拍在额上,很是懊恼:“年纪大了不中用了,是我欠了考虑。”随即拉起元衍的手往主位上去,“来,二郎与我一同坐!”

    在场几人,元衍年纪最小,长幼有序,如何能与杨圻一起坐?于是几番推拒,最后还是坐了杨圻下首旁边的位置,挨着元承,元承对面是杨琢,元衍算坐了最次席。

    杨圻吩咐开宴,使女鱼贯而入,捧来杯盘,乐音应声而起,舞姬第次入场,中庭跳起舞来。

    杨圻向依次向元承元衍举杯,元承元衍回敬。

    第一支舞还未毕,门口走进一位丽装佳人,高挑挺拔,朱唇粉面,眉眼多是英气,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乃是杨圻爱女杨宝珠。

    杨宝珠快步入内,她先看了一眼桌案后的元衍,本就带笑的眼睛更弯了些,愈发显得明亮狡黠,她不停步,径自往杨圻处去,提裙坐下,拉着杨圻的胳膊晃荡,嗔怒道:“父亲,怎么有客也不喊我!”

    正如同杨圻给他女儿取的名字,杨圻待他这独女可谓是如宝似珠,娇惯得不行。

    女儿的心事,杨圻自是知道的,这时神色促狭,“我宴请二郎,喊你做什么?不喊你你自己跑过来,是不知羞了!”

    面对父亲的调笑,杨宝珠面如红云,恼着喊了一声父亲,撒起娇来。

    杨圻看向元承这边,叹了一口气,“啊呀,我是教不出好女儿来了!”

    杨琢道:“父亲这话我不认同,若是今日这宴上没有二郎在,你便是着人去请我们宝珠来,她未必肯过来看一眼。”

    杨琢这话已将小女儿的心思尽数挑明了,杨宝珠立马转头瞪他,脸上是一副怒气冲冲的表情,可她明明双眼含水,没半点怒意。

    杨宝珠倾心元衍,属实不算什么秘密,她从未掩饰自己心意,哪怕元衍早已娶了妻,且那人已以少夫人的名头在元氏生活了十年。

    又怎么样呢?

    杨宝珠丝毫不在意,她不觉得自己会得不到元衍,她有底气,因为她自己,也因为她的父亲。

    她知道她无所不能的父亲会给她想要的一切。

    杨宝珠看向元衍的目光里没有羞怯,她大大方方,不肯躲躲藏藏。

    元衍看着她微笑,两人目光交汇,杨宝珠偏了下头,朝他露出一个意气扬扬的笑。

    元承看得清楚,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妥当。

    他是元氏的长子,将来要支撑门楣,他为元氏的将来打算,在他眼中,家族凋敝的孤女自是比不上权倾天下的太尉之女。他明知杨宝珠所想,却装聋作哑,甚至有意相促。他认为他的弟弟清楚哪一种选择更明智,天底下不是傻瓜的人都知道该如何选。

    湛君被蕊姬轻声唤醒。

    她听见渺茫的金器撞击之声,遥远像自天外来,空灵涤荡,欲静听,却再寻不到踪迹,叫人觉得那声音不过是臆想。

    蕊姬说已到了地方,湛君就着她的手慢吞吞从马车上下来,想自己应当睡昏了头。

    此时轻风吹拂,略散掉了脸上睡出来的红热,湛君再次听到了那幽微空灵之声,风停下来时,那声音也一并渐渐散去了。

    这下湛君不觉得是臆想,左右望着,想要找到那声音的来处,一转身便看见了那月色下耸立的高塔,尖促的塔尖仿佛一根针,直直插入月中,宏伟非人间之物。借着月色,湛君看到了塔檐坠着的金铎,正因风动而明灭有声。

    蕊姬出声提醒,湛君只得收回了目光,由一个十来岁的女尼引路,往平宁寺深处走去。

    平宁寺各处有灯幢,此时早已点明了火烛,幽幽烧着,可四周还是晦暗,空气里漂浮着木香花香,夜晚静谧到有足音的回响。

    湛君忽然产生了一种她正一步步踏入不可知之境的可怕感觉。

    第17章

    引路的女尼在一拱门前停下脚步,灯笼搁在脚边,回身双手合十向湛君行了一礼,“客人请在此等候。”

    湛君回礼,立在原地不动,幽暗的环境使她紧张,于是并没有观望之心。

    不多会儿,那女尼从院内走出,再次向湛君行礼,“客请入内。”

    湛君合掌点头,跟随女尼入内,蕊姬紧跟在她身后。

    院内有几间屋舍,亮着灯的那间房门洞开,可见其间漂浮的袅袅白烟。

    女尼站在门外禀报,“上人,客人已至。”

    “请客人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