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明末皇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3

分卷阅读193

    年的战事,大明方面则派出了诏书,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对朝鲜的支援表示感谢,并送上1万两白银安抚,至此之后,大明即使频繁送礼送银子,但凡要求增兵,光海君都执意不肯,以各种借口搪塞,使得明使空手而归。

到后来,光海君甚至将传达大明皇帝圣旨的朝鲜使臣关在汉阳城外,公然拒绝接旨,形同背弃大明。

此时光海君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从欺瞒明朝变成了公然抵抗。

备边司不齿光海君的行为,于是经常阳奉阴违,无故缺席,阻扰朝政正常运行,公然反抗光海君。1622年11月,备边司不顾光海君的抗议,强迫光海君上尊号:“建义守正彰道崇业”,“义”、“正”、“道”代表了朝鲜对大明应有的道义,借此警告光海君身为大明之臣的立场。

九日后,礼曹奏请再次上尊号,意在羞辱光海君,群臣纷纷廷请逼宫,直至多日后仁祖反正。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李珲上奏:“敌兵八月中攻破北关,金台吉自焚,白羊出降。铁岭之役,蒙古宰赛亦为所灭。闻其国谋议以朝鲜、北关、宰赛皆助兵南朝,今北关、宰赛皆灭,不可使朝鲜独存。

又闻设兵牛毛寨、万遮岭,欲略宽奠、镇江等处。宽奠、镇江与昌城、义州诸堡隔水相望,孤危非常。

敌若从叆阳境上鸦鹘关取路绕出凤凰城里,一日长驱,宽镇、昌城俱莫自保。内而辽左八站,外而东江一城,彼此隔断,声援阻绝,可为寒心。

望速调大兵,共为掎角,以固边防。”如前所说,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善殚事大之诚,勿为小弛,羁縻方张之贼,善为弥缝”。

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

其时辽镇塘报称朝鲜与后金讲和,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明朝朝议遂谓李珲阳衡阴顺,宜遣官宣谕,或命将监护,其说纷拿。

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李珲听到这种传言后自觉受到天大的冤枉,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上疏“辩诬”道:“二百年忠诚事大,死生一节”。

明朝于是要求朝鲜派兵协助攻打后金。但是朝鲜军队一战即溃,光海君不得不试图与后金议和。

193章可用的朝鲜王

在儒教思想根深蒂固的朝鲜王朝,士大夫奉五伦为正论,视大明天子为君为父。

光海君虽颇有远见(除了预见大明在与后金战争中的劣势,光海君也意识到了朝鲜本身的嬴弱。

因此登基后提议组建正规军队,但因为财政困难以及威胁到了士大夫自身的利益,遭到全盘否决),其“不背明,不怒金”的外交政策也可以避免朝鲜被战火蹂躏,却违背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因此被形容为:不义或邪论,至朝鲜王朝灭亡,也无人提出异议。

在延续5年的外交纷争中,光海君完全被孤立,群臣不分党派对光海君群起而攻之,甚至表示宁得罪光海君也不愿得罪明朝。光海君背叛大明,又与士大夫交恶,同时失去这两股支撑朝鲜君王王权的力量,光海君的废黜已成定局。

淑媛韩保香(生卒年不详)京师良民出身。仁祖反正时被逐出宫,之后,因宫里使唤的奴婢太少,仁烈王后将前朝无罪的宫人,召回宫廷,负责打扫宫廷,而韩保香也在其中,后担任女官。

因韩保香长相端庄,个性淳良谨慎,深得仁烈王后喜爱,因此被人嫉妒,向王后进谗言,但王后对韩保香深信不疑,还让她担任大君的保姆,享寿八十余岁。

朱由校看到这里知道了,这个韩保香就是这一次朝鲜美女团队的管理人。她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女官,而不是朝鲜君王的女人。

这个资料得归功于王辉让人查出来的。那些女人全部交给李甜去处理,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明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朝鲜使团。

此时的光海君仍然是朝鲜的君王,他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经惹怒了我大明朝所有人。如果不是历史已发生了偏移,光海君决不会如此善意的派出使团来大明朝见。

“让人去跟皇后娘娘讲一声,今天时间太晚了,朕有事情要处理,就不到坤宁宫去了,让她早点休息。”朱由校吩咐完人去通知李甜早点休息,他又继续埋首整理那些可用的信息。

光海君的对手已经在蠢蠢欲动朝内反对他的声音可以说沸沸扬扬,朝鲜内部的内乱如果处理的不好,会让朝鲜国崩溃。

可朝鲜内政不稳,显然也不是自己喜欢看到的所有消息,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的内政稳定下来,但是君王的人选要重新考虑。

那么就让他来看看光海君的对手历史上的仁祖是怎么样进行政变的。

仁祖反正: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夜,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1300名逆反之众从东北入汉阳城,训练都监的2000名军队倒戈相向,在绫阳君(后来的朝鲜仁祖)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兵不血刃地推翻了光海君的政权。

二十八岁的叛乱主谋绫阳君李倧登基,是为朝鲜仁祖;仁祖以仁穆大妃的名义下颁布懿旨,宣判光海君的罪行,冠以“戕兄杀弟”、“幽废嫡母”、“忘恩背德”、“输款奴夷”等罪名,将光海君贬为庶人。

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

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

在清朝再次入侵朝鲜(丙子胡乱)之后,于崇祯十年(1637)转移到南方的济州岛。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朔日卒,享寿六十七。

而世子李祬在仁祖反正后,被流放到江华岛,之后挖地道欲逃出围篱,失败被抓,赐自尽,光海君一脉断绝。

当时明朝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纲常伦理国家,有自己的普世价值,况且明朝与朝鲜一直沿袭着中国古代传统宗藩关系的模式。

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