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娇娘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2

分卷阅读192

    三娘打断他的话:“王家有王家的路要走,不是你我能左右得了的。”

苏钦玉知道劝不了,末了说一句:“总而言之,你能保全好自己便成。”

三娘回他:“我很惜命的……”说罢,下了马车,径直回府。

就在她走后不久,苏钦玉扯着少漓道:“你不是说这一招管用么?我怎么觉得不仅没用还适得其反?”

少漓耸耸肩:“谁叫你话多,非要讲后头那些。”

“我那是好意提醒……”

“得了吧,分明就是话多。”

苏钦玉抬手就给少漓后脑勺两下:“你赶明儿去问问你说的那个高人,再给我支个高招。”

“别……”

“让你去你就去,否则不给你饭吃!”

少漓苦不叫跌,不让他吃饭还不如让他死呢:“小的就实话实说吧,根本就没什么高人,那都是小的从画本子上看来的……”

苏钦玉冲他笑得灿烂:“赏你个碗,明儿到南城转一天去。”

少漓还闹不明白:“拿着碗去南城做什么?”

“要饭……”

“……”

回去之后,三娘将那张假的卖身契交给沈嬷嬷,让她明儿拿给赵氏过目。

这事算解决了,三娘便坐在屋里发愣。她满脑子都是苏钦玉说的那些话,在想他到底要表达什么?什么叫并非她想得这么简单?

“小姐在想什么呢?这么认真。”丽姝突然出声,把她吓了一跳。

“没什么,坐着无聊就走神了。”

丽姝道:“我那时在望春楼里无聊的时候就找人说会儿话,要么就是绣点东西,什么帕子、香囊的。”

三娘不知怎么的,听见“香囊”二字竟颤了颤:“可惜了,女红不是我拿手的……”

“那我陪您聊天吧。”

这会儿天都黑了好一阵了,让丽姝陪她聊天未免不厚道。再者,她这会儿满脑子心事,根本没有心思跟人聊天。

“不必了,我去看会儿书,你先回屋歇着吧。”

丽姝福了福身:“是,那小姐早些睡,明儿辰时还得进宫去。”

“好,知道了……”

听三娘这么说,丽姝便退了下去。

在座上坐了一会儿,三娘竟又想起苏钦玉那句话,绣个香囊给他。

她鬼使神差的到屋里去找来绣篓,左翻右翻,只翻出一块淡绿色的料子,看着还不错,想来做个香囊还是可以的。

三娘找来笔,准备在料子上描个图案,可是笔到手上又动不下去。

绣个什么好呢?三娘犯起愁来。

既然是要送给苏钦玉的,那好歹有点儿象征性是东西,比如他的喜好,或者跟他能沾上边儿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难缠的二房(二更)

想了许久,三娘喜滋滋的又提起笔来,小心翼翼在上头画了一只狐狸。

折腾了半晌,针线就只起了个头。她看着上头这只狐狸,还觉得惟妙惟肖,想来是作画水平有所提高。

夜深了,三娘又实在没耐心,放下绣篓上榻歇下。

有件奇怪的事情,圣上这病让人实在闹不明白,自从那日醒过一回,竟再也没见他睁开眼过。三娘每每去看,他都是静静的躺在榻上,要不是还有气在,她几乎都要认为他驾鹤西去了。

还有就是齐王,被淑妃关进宫之后竟也无人问津,三娘还在想,难不成陆家这就要缴械投降了?

虽有诸多的不明白,可好在如今形势大好,睿王登上皇位指日可待,她倒不怎么担忧了。

不知不觉,时日就这么混了过去,转眼有是一月有余。

京城今年的冬日比往年来得早,九月半的时候就开始刮起冷风,屋里不得不早早支起炉子,添上炭火。

三娘这一月以来,日日到承德殿偏殿侍奉,没有一日怠慢过,可她依旧不见圣上醒来。

不过十月初倒是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先前被安置在城外不远处的那些灾民又暴乱了,原因是因为不断有人涌入,导致拨去救济的粮食根本不够食用,这些人便为了一口粮食大打出手,还闹出了人命。

这也算是大事了,虽说不在京城,可是离京城不远,也算是天子脚下,自然闹得沸沸扬扬。

可惜圣上还在榻上躺着,这事情他是无能为力,只能倚仗着睿王殿下。

睿王殿下有没有治国之才三娘不知道,但是他有淑妃这个智囊在,想必是能处理好的。

本以为这事情会到淑妃手里,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苏钦玉。

原来,苏钦玉先前同三娘商量着让那个周氏商铺把粮食交出来,一直还没有个可行之法。正好这次暴乱,是个好的机会,他便到睿王那里说道了一下。

这睿王还真不像他面上看起来那般和善,若是按照圣上的习性,一定会先礼后兵,可睿王直接带着人将周氏商铺给端了,粮食正好拿来救济城外灾民。

不得不说,睿王此举不妥当,这周氏商铺在京中也算富户,产业涉及方面也极为广泛,在商户中的影响也不小。

就这么一锅端了,岂不是让京中其他商户人人自危么?

若其他人为了独善其身,干脆停止营业,或是集体抗议,那京城中百姓的日子才真是难熬了。

这是其中一点,换一个方面来说,这其实也顺了三娘的意。

周氏商铺是因为大量屯粮而被端的,那么其他屯粮的人必然会有所顾忌,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手上有大量的粮食,必然不会大量出售。如此一来,陆家在凌云寺养的那些人就得活活熬死了。

三娘觉得挺不厚道的,熬死边南军固然是她所想,可老百姓的日子不能过不下去。

苏钦玉似乎总想在她前面,这问题他给解决了。他已经开始着手让人把他屯的那些粮食拿出来卖,穷人穷价,富人富价,若是有人不满,那就干脆不卖给他。

此时粮食金贵,谁会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便都买了。

苏钦玉这个人心思缜密,卖粮食又不能太招摇,固然会借他人之手。

三娘本来是不知道这个事情的,正因为太隐秘,不过再隐秘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在听说有人每日辰时推着粮食叫卖的时候,三娘就特意早早起身注意了一下,那帮人粗心大意,竟没将装粮食的麻袋换掉,上头还印着大大的粮字。

因为如果是京城周边运过来的粮食不需要长途跋涉,更不会途径驿馆,所以运输的货物不需要标明用途以供检查。而从外头运来的,则需要在麻袋上标明用途。

这只是其一,还有便是麻袋的编织工艺。南方人比北方人讲究精细,简直无微不至,那麻袋编织细腻,跟河洝那边的如出一辙,而河洝的粮食大多都是通过渠州从溢南调运的。

如此推断,这批粮食应该也是来自溢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