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闺门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3

分卷阅读243

    况且赵琇早就提防这一出了,赎赵湘他们时,便在外头大肆宣扬,是好心才赎几个年幼的孩子出来的,但成年人却需要为自己的罪行赎罪。大逆罪人就是大逆罪人,赵家绝不会承认这样的子孙,也不会周济他们的生活,若是帮助他们过上温饱富足的日子,岂不是给世人立下了坏榜样,让人以为犯了不赦的重罪,也能生活得很好?赵家遵纪守法,绝不会污辱朝廷律法的尊严!

传言既出,朝野民间都说赵家二房仁义又守法,当年伤害了他们的赵炯一家,则是名声败坏,再没人说张氏祖孙是为了夺产方才将赵玦一房出族的,人们只会说,张氏祖孙目光如炬,早早就发现了赵玦的反骨,才将他一家逐出宗族。

赵家二房名声大好,久病的皇帝也终于有眼色地下达了旨意,命赵玮袭祖父、伯父的爵位,降一等,为二等建南侯,赐还当初查抄的府第、田庄、财帛与奴仆。赵玮、赵琇喜出望外,等了几个月,终于等到这个旨意了!祖母上京得知,一定会很高兴!

皇帝不知在想什么,在封赏了赵家、曹家等众多平叛功臣之后,又下了另一个旨意,命太子为出继的六皇子,也就是现任山阴侯筹办婚事,哪怕山阴侯如今还是个不满十周岁的小孩子。

山阴侯还是六皇子时,就有了一门婚事,还有一个已经议定的侧妃。正妃人选出自公府,但合家都因谋逆大罪下狱。她的祖父、父亲和叔叔们都砍了头,她跟着母亲哥哥被流放了,自然不可能再为山阴侯正室。

那剩下的就只有侧妃的人选,钟家大小姐钟雅致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指点

钟家在颖王谋逆失败之后的朝廷大清洗中,算是下场比较好的一个。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都非常给广平王面子,大理寺与刑部没有查到钟家参与造反的明证,他们就没有追究钟家的罪名。

至少在明面上,钟家是“清白”的。

钟家早早清除了人证物证是一方面,落网的罪人中,其实也不是没人将他们供出来的,但问题是,钟家其实投靠的是朱丽嫔六皇子这一派,他们满心以为要做新皇帝的是六皇子,才会费心将女儿许过去,哪怕只是区区一个侧妃。问题是,朱丽嫔与六皇子不过是颖王手中的工具,挡箭牌,颖王一开始就只打算利用他们除去其他竞争对手,然后再倒打一耙,踩着他们的血上位。他没有将这个真相告知钟家人,对钟家也是存了利用的心思,就连马万延,据说也在瞒着大舅子一家。可以想见,就算太子真的被谋害了,颖王成功上位,钟家的美梦也不会实现。

现在钟家大老爷就是以这个事实,来为自己辩解的。他说自己绝对不是逆党的同谋,否则怎会让女儿去做六皇子的侧妃?那不是明摆着不会有好下场么?至于这门婚事是否意味着他钟家是朱丽嫔一派的同党,他也有话说:赐婚是宫中颁下的旨意,是皇帝的意思,他们身为臣下,怎敢违抗呢?这完全是因为他女儿太过出色了,才会被宫里看中,跟他们家本身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钟大老爷在整个传询过程中,就一直用这样那样的说法来为自己辩解。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也知道他肯定不清白,但一来是查不到什么明证,二来是他的说法似乎也有些道理,加上谋逆案牵涉到的人太多了,他们有的是人要盘问,钟家除了有个女婿直接参与了谋害太子,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行为。就算真是逆党同伙,肯定也是小角色,所以他们就将他打发了,改审问其他疑犯去了。

当然。马万延就没这个运气了,早已被拖出午门砍了头,而且他差点儿害了太子,皇帝对他怨气更大,直接下令,不许家属收尸,要他死后曝尸三日。他妻子小钟氏哭哭啼啼地向娘家人求过情,可是钟大老爷心虚,为了自保,硬是当没听到。小钟氏也不愿意抛下儿女。更心寒于同胞兄长的无情,带着孩子走上了流放的路。出发前,广平王妃钟氏还私下打发人给她母子送去了盘缠、干粮和衣服。小钟氏对着来人大哭了一场,请她转达对jiejie的歉意,她是真不知道丈夫会害外甥的。

虽然钟家与马家划清了界限。但别以为钟大老爷就真能逃过一劫了,宫里的意思很简单,既然没有证据证明你有罪,那朝廷就看在你家妹子份上饶了你家,但作为身上有谋逆嫌疑的人,你就不适合继续留在朝廷做官了,给你留个面子。你自行请辞吧。

钟大老爷这两个月就一直以感染了风寒为借口,向衙门告病,没有回去当差,自然也没有提出请辞。他还抱着希望,盼着meimei能消气,帮自己在广平王面前说好话。再请广平王去皇帝与太子面前为他说好话呢。

广平王曾抽空出宫,回王府看望了妻儿几回,也曾在家中住过几日,但每次都很快就返回宫中了。太子要做的事太多,皇帝身边不能离了人。虽然蒋淑妃可以侍疾,但论政治上的敏感度,蒋淑妃远不及两个儿子。广平王不愿冒险,不敢离开皇帝身边太久。回家时,他曾经就钟家的问题与妻子做过沟通,王妃钟氏对丈夫的做法可以说是感恩戴德。钟家能够保住清白名声,平平安安离开朝廷,已经是皇帝格外开恩了。她甚至为此感到羞愧,因为钟家是确确实实参与了谋逆,虽然是被人利用的,却也间接给太子带来了伤害,却能好命地逃脱惩罚,这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不知是不是这种羞愧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钟氏的病情在好转过后,又有了反复。

赵琇前去探望她的时候,就觉得她的精神明显没有先前好了,虽然说话说到比较愉快的事情时,还是会很开心地笑出声来,但时不时的就会开始走神,然后心情就忽然变差了。赵琇对一些事情的内幕了解不多,但也听说过皇帝让太子给山阴侯办婚事的奇闻了,也知道钟家女儿是山阴侯正室的首选,她猜想钟氏会不会是因为这件事在担心,又不敢轻易开口询问,只能小心翼翼地聊些与此无关的话题,好让钟氏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这个办法应该还是奏效的,钟氏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到赵家被赐还的府第上去了:“那宅子差不多有十年没住过人了,内务府既然已经给你们家送来钥匙过来,你们兄妹最好是挑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先过去看一看,兴许有许多需要整修的地方。房子这东西,若是一直有人住着,哪怕是过上十年八年,变化也不是太大,相反,越是无人居住,越是破损得厉害。你们兄妹横竖只有两个人,如今家里下人也少,趁着老夫人还未上京,先寻些人手把屋子修了吧。若是银子一时不凑手,只管跟我说。”

赵琇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