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闺门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38

分卷阅读638

    捏起那张请帖,确实是靖远侯夫人下的。

说起靖远侯府,也是旧勋贵中的一家,跟建南侯府交情平平,但表面上的客套还是有的。他家夫人说起来也是皇亲,是个郡主的女儿,而且非常走运地没在站队时犯错误,所以如今过得相当体面。在旧勋贵当中,这家人也算是有些权势的了,因此平日也张扬一点。但凡有些什么节庆,总爱大摆宴席。反正他家财产颇丰,也撑得起这样的花销。

赵琇记得他家女儿比自己大好几岁,已经订了亲,明年就要出嫁了,性情嘛,不好也不坏,也就是寻常勋贵人家千金的水平,文化水平差一点,但识字,读过一点女四书,人有点脾气,倒是不惹人讨厌,不过也不怎么讨人喜欢。他家世子娶了妻,已生了个女儿,小儿子倒是跟自己差不多年纪。听哥哥赵玮提过,这兄弟俩都是爱玩爱闹的性子,算是比较规矩的纨绔,跟他们那些爱读书的子弟不是一路人。

总的来说,这家人跟建南侯府交情一般,他家的宴席,张氏与赵琇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如果不去,找个合理一点的借口婉拒了就行。大家彼此心里都是有数的,主人家不会生气。

赵琇百无聊赖地翻着请帖,心想如今正值秋高气爽,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几乎天天都有人办什么赏菊会、赏花诗会、游园会,家家安排的宴席菜色、活动内容、戏酒曲目都是大同小异,去得多了就没什么意思了。张氏就不喜欢,除了曹家办的宴席,她恨不得回绝每一个邀请。可是如果每次都不去,又好象显得太过孤僻了些。靖远侯府的邀请,只请女客,相对来说算是规模小的,但以他家素来的风格,肯定是能把全京城里能请的人家都请遍了。赵琇心想,自家祖孙去一回,大约就能把该见的人全都见上一次,该联络的感情也能一次过联络上了,倒也省事。听戏虽然无聊,但比起赏花,至少还热闹些。

她想了想,又去问了张氏的意见,最终决定还是去吧,随手就写了回帖。到得宴席当日,她盛装陪同张氏坐着马车前往靖远侯府。到了人家的大门口一看,门前那一溜儿的马车——

哟,还真齐全。曲水伯府、眉山伯府、安阳伯府、柱国将军府、汪家、王家、刘家、方家……各家女眷的马车都到了。

第四百零九章听戏

靖远侯府是开国勋贵之后,交际的圈子理当是偏向勋贵武将这边的。不过他家世子娶的媳妇却是书香人家出身,虽然不算名门世族,却也是个清流文官家的女儿,母亲还是方家女。所以靖远侯府摆酒请客时,也会请一请媳妇那边的亲友,自然免不了方、刘、冯这几家书香门第。

赵琇站在靖远侯府的花园里,左望望,右望望,发现主人家虽然请客的时候面面俱到地把文武两派都请来了,却还是免不了保守地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中间隔着主人家的席位,以避免双方接触交流,会发生争执。她心里有些失望。其实今日不过是只请女客的宴席,主要活动又是听戏,听的还是同一台戏,如此分开来坐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若说是分了文武上演不同的戏码,那倒还罢了。现在这样,只不过是隔绝了双方交流罢了。

赵琇最郁卒的就是这一点。

她是建南侯府的千金,所以被安排跟勋贵武将那边的女孩子一起坐了。可是建南侯府跟其他勋贵人家来往不多,大部分的姑娘她都只是勉强知道姓氏,压根儿就不熟。曹家只有曹太夫人来了,曹方氏与曹萝身上有服,都缺席了,同桌的丘媛又与她不和,她还得提防这姑娘会不会又出夭蛾子,所以她坐在一堆精神奕奕叽叽喳喳的小姑娘中间,却连个说话的对象都没有。

近来因为明知书馆名声大振,外界再也没人因为赵家是勋贵而觉得他们祖孙粗鄙了,反而觉得赵家人低调好学,知书达礼。虽有爵位在身,却是书香人家——这种话张氏听了高兴,可有些勋贵人家就觉得不怎么高兴了,认为建南侯府成了勋贵中的异类,隐隐有些排挤的意思。家长们的态度也影响了家中的儿女。赵琇百无聊赖地坐在席间。都能听到小姑娘们在私下议论:“她自小读书,跟我们不是一路人。”“听说也能吟诗作词,琴棋书画都是通的,看着咱们,面上和气,心里指不定怎么瞧不起人呢。”

对着一群小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岁数的小女孩。赵琇都懒得多说了,由得她们脑补去。

倒是文官女眷那边的席位上,还有刘家姐妹、冯秀琴、李善文这些曾经打过交道的姑娘。蒋家来的女孩儿跟她是不熟,但真要聊几句也是没问题的。方家几个姑娘都是旁支,赵琇从前也见过两面。同样因为明知书馆的缘故。建南侯府如今在士林中的名声很不错,所以这些小姑娘们对赵琇都挺友好,见了面也会笑一笑,不会因为她是勋贵出身便心生鄙夷。赵琇觉得,如果能跟她们坐一块儿,那还是挺好的。可惜,如今她跟她们至少隔了三排桌子,周围都是人。特地走过去跟人搭话,那也太过兴师动众了,更何况那边还有一位不给人好脸色看的王大姑娘。赵琇只好望洋兴叹。撇开周围人的小声议论不管,专心盯着前方戏台上的表演。

靖远侯府今日的宴席,并不是正式的大宴,又以看戏为主,所以规矩上就随意了些。戏是摆在花园里的。靖远侯府太夫人与夫人都爱看戏,因此特地在花园水池子里头盖了座戏台。今日天气好。宴席就直接摆在戏台前方岸边的轩堂上。轩堂四面开窗,光亮充足。地方又大,周围还种了许多桂花树。花香阵阵,十分雅致。与戏台只隔着十尺远的水面,既能把戏子们的唱念作白看得清楚、听得分明,又不必担心刮风下雨、男女大防,端得是安排周到。

轩堂中,最前排两溜儿的小圆桌,坐的是各家老夫人、夫人与太太奶奶们,两人一桌,若是一家子来的就坐在一起,若是单个儿来的,就跟相熟的搭伴。桌子不大,但放些吃食点心酒水是足够了。有两把自斟壶,随客人们根据喜好自斟自饮。而且主人家非常细心,每张桌子上的食物,总会因为那一桌客人的喜好而做出小小的调整。绝不会有哪位客人发现手边有自己讨厌的食物,也不会有哪位客人觉得今日席上没有自己爱吃的东西而感到扫兴。

夫人太太奶奶们之后的席位,则是姑娘们的,三人一席,吃食也与前者规格相同,只是酒水的品种不一样。中间几席坐了靖远侯府的姑娘和世子夫人,以及亲族家的女儿,两旁一边坐了书香文官家的闺秀,一边坐了勋贵武将家的千金,彼此要搭句话都得扬起脖子大声讲话,或是穿过好几席去到对方的地盘上,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