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闺门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5

分卷阅读695

    兴头上,却有人拼命向他使眼色,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广平王的岳家也不靠谱得很,那位不但贪污,还从逆,差点儿害了亲外孙,还将亲生女儿气死了。众人昔日都听说过传闻,此时不免心中惴惴,怕惹怒了广平王。

广平王并没有生气,只是淡笑着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世人心思各异,能把妻子儿孙约束好就不错了,姻亲岳家,却不是自己能管得来的。一来人皆有私心,谁都不可能不许别人为自己着想,若对方有妄想却没有显露出来,也不好去猜忌对方;二来那毕竟是长辈,不可能当作晚辈似的任意教训喝斥,只能温言劝说。但若对方有违国法,大逆不道,又冥顽不灵,那我们除了大义灭亲,以正国法,也没别的选择了。天地君亲师,亲尚要排在君后面。更何况只是姻亲长辈呢?”

众人听完都收敛了笑容,严肃恭敬地起身称是。广平王闻言又笑了:“都是本王的不是,本来就是闲暇时的说笑,怎的又说教起来。”他点了赵玮的名:“建南侯年纪最近,经历的事情却多,想必也有许多心得吧?”

赵玮心中一动,便微笑道:“确实有些心得。”却不提小长房赵炯、赵玦父子。反而说起了其他几位近亲。一位是姑妈赵元娘,一位则是米大舅了。赵元娘与他祖母并非亲生母女,跟他们兄妹更是隔了一层。但多年来一直跟他们这一房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家彼此关心扶助,相处得极好。而另一边的米大舅,却截然相反。明明是他们母亲米氏唯一的娘家亲兄弟,却在老郡公与赵焯夫妇相继去世后。彻底跟外甥断绝了往来,直到近期才有了书信。但他在书信里不说这些年为何迟迟不曾联系外甥,反而一再提起米氏未出嫁前受继母关照,还是在继母的撮合下才嫁入了建南侯府。赵焯备考乡试时又如何得到米大舅的无私帮助,若没有后者,赵焯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地高中举人……句句都是在说他对赵玮一家的恩情。又提这些年如何艰难,都是因为受他们家牵连之故。但即使如此,他也从未有一刻忘了外甥,时时在外地想念他们……

赵玮苦笑着对众人说:“想起母亲遇难前一日,还在担心舅舅到了成都任上,不知过得如何,再看舅舅信中所言,我心里实在说不出的难受。我也不是三岁孩子了,怎会轻易被他骗倒?十余年的时间不短,若他当真有把我们兄妹放在心上,又怎会连一封书信都没有?若不是我得袭侯爵,兴许他连这封信都不会托人捎来吧?我能做的就只有托送信之人送一声好,其他的实在不想多说了。”

众人听了他的述说,有人气愤,有人怀疑,也有人觉得赵玮身为晚辈,做法不太占理。其中有一个人忽然问起赵玮:“令舅莫非是开明三十五年的同进士?我也是那一年中的进士,还记得他的名字!”

米大舅是同进士,本是进士们轻视的对象,但却凭着好亲戚,越过众人得了成都知县的肥缺,同年的进士同进士们,没一个人不记得他的。他嫌成都附郭附城,别人还羡慕成都繁华呢。此后他因什么得罪了上司同僚,因什么事几乎丢官,又被调往何处任职,如今高升到哪里,同年的进士们个个都有心关注,在场的这位自然也不例外。

他立刻就告诉了赵玮:“令舅眼下任职平度州知州,就在山东省境内呢。小侯爷可知道?”

赵玮摇头:“舅舅并不曾在信中说他在何处为官,只说当年受我们家连累,吃了许多苦头。我心中有怨,也懒得去打听。横竖除了那封信,舅舅就再也没有书信来了。”

那官员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便劝他:“不管好不好,总是亲舅舅。从前分隔两地,不得相见就罢了。如今同在一省,小侯爷何妨请他来见上一面?若他果真过得艰难,小侯爷就帮上一把,也好叫他为这多年的无情无义而羞愧。”

赵玮本来要摇头,但又露出了犹豫之色,然后做出沉思的样子,过了一会儿才点头:“大人说得有理。只是分别多年,我也不知道舅舅眼下境况如何。不如先派家人过去打听好了。”

那官员合掌笑道:“如此大善。”众人也都纷纷点头:“小侯爷是厚道人。”亲舅舅无情又势利,赵玮还能不记旧恶,愿意帮助他摆脱艰难处境,当然厚道了。

赵玮接下众人称赞,表现得十分谦逊。不过他心里还在奇怪,那名官员与他并不熟悉,难不成真的那么巧,是米大舅的同年,还知道后者的底细?对方句句话都称他心意,他也乐得顺着人家的口风往下说,引出米大舅惹出的麻烦来。有今日船上那么多文武官吏做见证,他还表现得连米大舅在哪里做官都不知情,就算米大舅将黑锅算在他头上,世人也不会相信了。

赵玮含笑喝下一口温酒,心情愉快。而在他斜对面的座位上,高桢留意着席上的一切,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第四百四十八章移居

船队次日抵达了济宁。济宁府的官员早早得到消息,在知府方崇山的带领下,一大早就赶到码头相迎。天寒地冻的,他们提前到了,在船队出现之前,他们居然在寒风中等候了整整两个时辰,个个都冻得面色青中发紫,浑身僵直,差点儿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方崇山硬挺着身体,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用比平时慢两倍的语速,说完了欢迎语。

广平王素来温和恤下,听到属下描述,又听出方崇山的声音有异,便简洁快速地结束了仪式,让当地官员先行散了,若有需要,他会传召相关官员来见的,又慰问了众人几句,再叫王府仆从将王府独家御寒姜汤分送给诸人喝。众人每人喝了半碗汤,听着广平王关心的话,只觉得有一股暖意渗入四肢百骸,让人舒有得不得了,也很快就听命退下了。

知府方崇山多留了一阵子,与三位钦差交谈。他已在城中准备好温暖舒适的房舍,想请广平王与两位副使移驾城中,逗留济宁期间要见哪位官员,也更加方便。

广平王在船上过得还算舒适,倒不怎么想换地方。他本就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就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继续在船上住算了。正好全城目光都集中在船队上,他留守于此,也好掩护船队中其他人行事。当然,这话他不会当着方崇山的面说,只解释自己在船上住得更方便,不想费事。其他人中,除了世子高桢需要留下来侍奉父亲外,其他人都可以上岸去住,但最好是住在驿站里。别惊扰了本地百姓。

方崇山当然不会反对。他对广平王的行事风格也有些了解,因此提前准备房间时,就把驿站给算上了。如今驿站里的房间,不说比得上豪门望族的规格,但温暖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