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闺门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23

分卷阅读923

    都不好寻借口不让孙女儿入宫,否则岂不是扫了太后的兴?两个女孩儿将来都是要嫁进皇家去的,不能在未过门前,就先得罪了婆家最尊贵的长辈。

赵琇听了也无语了,这么说来,她是一定要去的了?不过去也没什么,她还能顺便见一见,皇室里都有些什么人呢。既然汾阳王世子妃也去,那其他王府兴许也会去。她受了宫嬷嬷与左嬷嬷近一年的教导,正好趁这个机会先把人给认一认。

张氏却笑说:“这哪儿能呀?虽说是家宴,但也男女有别,男人与女眷必是分席而坐的,当中立一个大屏风。甚至是在不同的殿室里摆席。你不会有机会见到其他王爷、世子、王子们的。别说如今你还未过门了,就算是汾阳王世子妃这样已经嫁进了宗室里的女眷,也没有跟大伯子小叔子一堆儿人面前露脸的道理。”

赵琇想想也对,就有些郁闷了:“那太后岂不是还要跟儿子、孙子们分开来坐?这样的家宴又算哪门子的家宴呢?皇家规矩大。反而不如咱们一般人家亲近了。”想想高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等他们成了婚,当着外人的面,规矩是要维持的,但私底下。生活中,夫妻之间还是不要太讲究俗礼的好。什么规矩、礼数、仪态,偶尔讲究一下就可以了,天天二十四小时都要摆出那个架子来,这日子也未免过得太拘谨了些,她可受不了。

不过赵琇还是觉得,在未嫁之前参加皇室家宴,是件挺坑爹的事。她都可以想象到外界会怎么议论了。太后也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大众也会为尊者讳,可她与李善文。就有可能会成为大众议论的中心,那可太令人烦心了。

太后怎会有这种念头?

赵琇忍不住去寻了宫嬷嬷与左嬷嬷请教。

两位嬷嬷新年期间休假,不必再给她上课,要过了正月,才恢复正常课程。但她们此刻又不好回宫去,因此赵琇仍旧留她们在建南侯府中住下,仍旧衣食住行照料妥帖,得知她们假期内有意出门访友,还让人给她们各备了一辆马车,以及跟车的车夫、婆子若干。再添一个跑腿的小丫头。过年的新衣裳、新首饰,则是早早就送到她们的住处去了。

两位嬷嬷在建南侯府的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与赵家祖孙相处得越发融洽了。就连宫嬷嬷,都认同了左嬷嬷的想法。若真能随着赵琇进入广平王府。成为王府供奉嬷嬷,那可比在宫里苦熬下去要舒服得多。将来年纪大了,只需求一求王府主母的恩典,她们也可以得一笔钱财、几亩田地、几间房屋,安心回乡养老去。不象在宫里,年迈无能了。又或是服侍的主人去世,就只能被送到某个庙里等死,日子过得还不如新进宫的小丫头。

太后的年纪可不轻了。

宫嬷嬷与左嬷嬷前两日才出去访过友,探望了几位早年出了宫的老姐妹,今日倒是闲在家中,见赵琇前来,都颇为欢喜。

冬日无聊,她们都是有文化有品味的女子,跟几个不大识字又早已混熟了的小丫头聊天,能有什么趣味?正月里又不好动针线,写字下棋手会冷,只能老姐妹俩围炉茶话。眼见有了第三人加入,可不得欢喜吗?

赵琇端端正正向二位行了礼,坐下后,先是寒暄几句,问她们近日过得好不好?吃得是否称心如意?炭火充不充足?衣赏被褥是否暖和?丫头婆子们侍候得是否精心?还有没有别的什么需要……

左嬷嬷笑着代表自己与宫嬷嬷表示:“多谢大姑娘想着了,我们老姐妹俩在府上过得很好,吃穿不愁,炭火足够,底下人侍候得也极好,大姑娘不必担心了。今日大姑娘忽然来此,莫非是有什么事要寻我们?”

赵琇便把太后的话说了,又道出了自己的忧虑。果然,宫嬷嬷立时就皱起了眉头,给出判断:“这不合礼数,太后娘娘断不会如此行事。”

左嬷嬷也觉得不大可能,不过她又问赵琇:“宫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太后娘娘大约是一时兴头上吧?想必过两日就会有旨意下来,必不会叫大姑娘与李家姑娘去参加家宴的。既是家宴,怎好叫未过门的新媳妇去?若是大宴,请你们去倒还罢了。”

宫嬷嬷沉声道:“太后娘娘多半会让你们在元宵当日或是前一日入宫陪她说说话,也许还要陪着用午膳,但晚上的家宴,是用不着你们的。”

赵琇听了,心中定了些。不过对于太后给端嫔体面,以及皇后本来要出席新年大朝却又再度被禁足之事,她就不打算跟两位嬷嬷说了。这二位毕竟还是宫里的人,把这事儿告诉了她们,她要如何解释消息来源呢?总不好给曹家人带去麻烦。

又过得两日,慈宁宫中果然下了旨意。正如宫嬷嬷所说,太后召见赵琇与李善文,并不是在元宵家宴的时候,而是在那天的午后。她老人家想跟几个小姑娘晒晒太阳。喝杯茶,聊聊天,等到天黑前就会把小姑娘们都送回家去了。这一趟受邀的,不仅仅有赵琇与李善文,还有汾阳王世子妃。以及另两位未出阁的小姑娘,都是十四五岁光景,出身于京外中等以上的官宦勋贵家庭,也未定下亲事。

有猜测说,京城宗室里还有几名子弟已到婚龄,尚未定亲。这两个小姑娘,兴许就是要配给他们的。

张氏还很快就打听到,其中一位姑娘,传闻中要被许给一位郡王长子,而她也是那家郡王妃的外甥女。亲上加亲,是郡王府自个儿定下的姻缘,报到宫里去,想求皇帝或是太后赐婚,讨个体面。

为此,张氏就特地嘱咐了孙女儿赵琇:“这两位姑娘,你虽从不相识,也从未与她们打过交道,但日后都是妯娌,当好生相处。万万不可与人治气。那是在宫里,又有太后娘娘在,若你受了委屈,太后娘娘自会为你做主。”

赵琇答应着。为元宵那日的茶话会准备起服装首饰来。忽一日广平王府派了烟雨过来,给她送来了一套珍珠头面,其中一只小珠凤,用的是略带点儿浅米分色的珍珠,既清新米分嫩又少见,十分珍贵。赵琇一瞧就喜欢上了。

柳绿在旁笑道:“姑娘,世子还真是有心,恰巧姑娘这回准备穿进宫去的,就是那套浅绯色的新衣,跟这只珠凤可不正好配得上么?姑娘穿了那套新衣,只需要戴这一只珠凤,再配上耳坠,旁的点缀都不需要了,已是天仙一般。世子是怎么猜到姑娘正需要这么一件首饰的呢?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赵琇听得忍不住把帕子摔到她脸上去:“胡说!不过是凑巧罢了。”然而心里也是有些小欢喜的。未来夫婿的审美观与品味跟她相合,日后在一起生活就好相处了。

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