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白色橄榄树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6

分卷阅读76

    问候了几句,犹豫之时,罗战已猜出她的目的,说:“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好受吧?”

“你都知道了?”

“宋记者现在全国闻名啊。”他还有心情开玩笑。

宋冉直接问:“你觉得我做错了吗?”

罗战斟酌半刻,说:“我看了你的对话录,证人证言很清晰,事件时间地点包括几次投诉都很明确,警察只要愿意查,肯定能查出真假。所以我觉得你是对的。不过,你只给了一方说话的机会。”

宋冉道:“可另一方他们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公众相信那一方吗?”罗战反问。

宋冉哑口。

“或许你查到的是一部分真相,但你是记者,比我清楚大众传播的威力。当一个角度的真相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其他角度的真相很可能会无限压缩,因为大众没有理智只有情绪。”

宋冉没吭声了。

昨天李瓒表达过这个意思,但她不愿听。

“不过话又说回来,众人合力才能做到多方兼顾,仅凭一人怎么可能?我个人认为你已经做到客观发声。真相调查是警方的事,理智分辨是网友的事。只不过当下公信力低,网络没有理性。他们做不到,必然怪你没把答案写完整,这很不公平。”

她道:“那时我是害怕如果不出声,对方会包庇,这个孩子就完了。”

“对。你认准了目的,所以拼了命也要闯过去。可是宋记者,”罗战忽然话题一转,“摁下的快门是没有感情的,DY那张照片是最客观真实的记录。你当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重要。你不必为此自责、自证。不论王翰还是朱亚楠,他们都不是当时死去的孩子。你可以记录,但你没有责任去保护。当你想要保护的时候,你就有了私心,就不是一个客观的人了。”

宋冉愣住。

……

李瓒一夜没睡好。

他将事件所有线索画图梳理了一遍,发现他和宋冉的分歧主要在学生证据,教育局教导处主任,赵元立老师和警方行为上。

一是学生证言,李瓒对王某自身遭遇暴力并无异议,警方很容易求证。

他不确定的是朱亚楠的两处证据,那在法律上达不到标准。

二是教育局投诉和教导处主任,宋冉说她验证过;但李瓒尚未发现。

三是赵元立老师,由于职位所限,暂时接触不到他的笔录和口供。

四是警方行为,宋冉认为是威胁,李瓒却能理解那是种笨拙的处事方法。不过在他看来,跟电视台打招呼就够了。连她父亲也受到影响,这未免过头。

……

分析下来,他能尝试挖掘的点是教导处主任和赵元立老师。

上班前,李瓒再次拜访了教导处主任。

可主任的丈夫说,主任母亲生病,她赶回隔壁省老家去了。

李瓒心中起疑,问:“她有没有跟你说,王同学曾经向她举报过赵老师?”

丈夫摆手:“我们从来不讲工作上的事,不知道。”说着匆匆关了门。

到派出所上班,民警小甲看见李瓒眼睛上重重的黑眼圈,也不好受,过来拍拍他肩膀,说:“这事儿不怪你,都怪那记者。你别往心里去,就算那天删了她照片,她也是会乱写。”

李瓒扯了丝笑容,没有回答。

工作间隙,他点开宋冉的号码,打字:“昨天我不是劝你,是想提醒,尸检显示死者生前没有遭受体罚暴力。我怕你好心办坏事,之后承受不住……”

他还没打完,手机新闻出消息了——赵元立的学生们写了公开信,力证老师的清白。

李瓒点开看,是上百名学生的联名书,用很多例子讲述了赵元立老师如何师德高尚,关爱学生;同时引用国际网友的评价对宋冉进行了攻击。对DY获奖照背后的动机发出质疑,以此类推,对宋冉写的动机发出质疑。最终结论:宋冉是一个利用苦难博取关注的记者。

自此,舆论又开始疯狂逆转。

李瓒收起手机,起身出了趟门。

……

高三的学生周日要补课,实验中学三号教学楼里不时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

赵元立照常上课,没有因为最近的事请假。

李瓒插着兜站在办公室里等候,目光从架子上满墙的优秀教师奖状奖杯上移开,又扫了眼室内的办公桌。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赵元立才下课回来。

“李警官,不好意思久等了。”赵元立满面歉容。

“没事,我也才刚来。”李瓒微笑,寒暄一句,“高考没几个月了吧。”

“是啊,高三的课太重要,耽误不得。我带着高三好几个班呢。”赵元立刚坐下,又起身,“我给你倒杯水。”

李瓒拦住:“不用。”

赵元立还是给他倒了杯热水,说:“今年真冷啊,都开春了,气温还是这么低。”

李瓒笑了笑,闲聊几句后,说明来意:“这次过来是做后续调查。耽误您时间了。”

“没有的事,您说。”

“网上那篇文章您应该看到了吧,不知道您怎么看?”

赵元立叹息:“我教书这么多年,只想着好好培养学生,尽力付出。没想到这次,居然轮到这群毛孩子为我出头,写联名书替我伸冤。我真是又惭愧,又欣慰。”

李瓒看着他,目光微动:“我说的是宋记者写的,指控您辱骂体罚学生的那篇文章。”他看了下手机,“学生的联名书是半小时前发的,那时您不是在上课吗?怎么会知道?”

赵元立挂着笑:“……学生之前跟我说了要做这个事,我有私心,就没拦着,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