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美娱]最佳导演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手。

“难不成你不愿意德尼斯来探班?”朱丽叶冲德尼斯点了点头,又看向身侧的普莱瑞思,霎有兴致的问。

言罢,还特意抬起下巴指向德尼斯的方向。

“………”

虽然很想拒绝,但看着德尼斯那张软萌无害的脸拒绝的话根本说不出口。

只好转头与灯光师攀谈起来。

而朱丽叶看到此景更是认为普莱瑞思害羞了。

**

未过多久便拍完了所有镜头,将素材全部拷到剪辑师那儿,普莱瑞思便开始了休假。

斯皮尔伯格的也完成了初剪,邀请了普莱瑞思去看一看成效。

顺理成章的,普莱瑞思订了张飞机票便回了好莱坞。

“如何?”斯皮尔伯格问。

“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普莱瑞思诚挚的回答。

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即使内涵和视听语言并不出类拔萃,但无碍于这部电影本身在商业性上的优秀。

这是普莱瑞思同斯皮尔伯格的最根本差距,也是欧洲导演与好莱坞导演的根本区别。普莱瑞思能拍,并且获得不错的英国本土口碑,靠的全是“博士”系列本身的哲学氛围,倘若换成了另外的除了DC的任何好莱坞系列电影,恐怕会票房口碑皆失。

而斯皮尔伯格不一样,以斯皮尔伯格为首的“新好莱坞”一代一直秉持着雅俗共赏的执导风格,拍商业片时极尽视听效果,而在拍文艺片时,也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拍一些条理清晰的文艺片。

文艺片、条理清晰、不卖弄视听——这在欧洲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法国。

法国的文艺片往往带着一种特殊的特质,这种特质或许是明媚细腻的色彩、或是紧张阴郁的镜头、或许是细腻忧伤的整体氛围——但没有一种是平和沉稳,就像是高潮前的商业片的。

这种独特的特质也使得法国文艺片在一众电影中脱颖而出,只需一眼,便可轻松判定。

就像是、同、放在一起,甚至连音乐都不用开,只用看画面与叙事便可轻松知道,前者是法国的,后者是好莱坞的。

这是气质的差别,同时也是立意的差别。

法国电影是艺术品,所以它拥有着孤芳自赏的勇气,常常将重心放在“人”的变化上,好莱坞电影是商品,所以它以叙事简洁明了闻名,将主要的“文艺点”放在社会、放在一个问题上。

艺术品的受众有限,而商品的受众无限,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能超过曾经电影世界第一的法国,占据了电影第一造梦场的名头。

普莱瑞思突然想起了前世流传甚广的一句话。

“法国电影为了艺术,中国电影为了说教,唯有好莱坞,才使‘电影’真正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产业。”

不由自主的,有些怅惘。

斯皮尔伯格似乎看出了她的怅惘,同样也猜到了她为何怅惘。

只是他与普莱瑞思是不同的。

他是美国人,真正的“好莱坞小子”,所以在他抉择从业方向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商业”,选择了“美式文艺”,而普莱瑞思不同,她出身于英国,骨子里带着欧洲的敏感与细腻,她永远也无法真正做到“商业”。

这也是斯皮尔伯格犹豫的原因,早在西奥提及普莱瑞思的时刻,斯皮尔伯格便有了将这个女孩收为徒弟的念头,但这个念头一直未说出口,甚至在将自己的经纪人转签给这个女孩时也并未透露半分,因为他不确定,不确定他是否能教给这个女孩她所需要的,不确定他可以教的东西是否会反而削弱女孩本身的凌厉与天赋。

斯皮尔伯格一直在犹豫。

因为说到底,他与普莱瑞思根本不是一个流派,身为欧洲人的普莱瑞思,最佳的、最理想的老师应当是朱塞佩·托纳多雷、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那类,而非好莱坞风格明显的他。

但是斯皮尔伯格的犹豫最终在这个女孩与生俱来的天赋下屈服。

斯皮尔伯格还记得老友马丁·斯科塞斯那日说的话。

“讲道理,史蒂芬,我真不知道你在纠结什么,这女孩所缺的,或者说法国电影所缺的那一卦东西你不是都有吗?既然都有,那你还怕什么没什么可教她的?”

既然都有,那你还怕什么没什么可教她的?

斯皮尔伯格那日听到了这句话,心脏便快速的跳动起来。

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年轻、热情,满怀着对艺术的向往。

而那个年代的电影,什么都不是,好莱坞电影市场空前低落。

甚至有人说,你想要当艺术家,他人就要为你的艺术挨饿。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商业,直至市场逐渐回暖,他拍摄了略有薄名,才重新拾起了心中的艺术梦,拍摄了。

电影的高昂造价决定了电影永远离不开资本。

——好莱坞的他们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才使得新好莱坞真正成为了电影的造梦场。

而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两方面的平衡。

他们一辈人将电影从艺术真正走向了大众,他们这辈人的目标就是让电影活下去,而普莱瑞思代表的这类人,则正好象征着另一类——另一种致力于将电影从“商品”拉回艺术的,有艺术情怀的一类人。

而这通往艺术大道的路、远离资本的路注定是忐忑的,因为这有违于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而这种途中必经的忐忑,他或许能帮她减少些——甚至凭她的天赋,或许能创造一个艺术与商业共存的新片种——想至如此,斯皮尔伯格便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那种义无反顾的对电影的赤子热爱。

于是,当日,斯皮尔伯格便打通了普莱瑞思的电话,成为了她的老师。

现如今普莱瑞思从法国回来了,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拜访了自己。

想至她出道至今拍摄的几部文艺片,以及那部带着明显欧洲哲理的不算出彩的商业电影。

斯皮尔伯格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

双手合十,看着面前的短发姑娘。

“瑞思,或许你下部电影可以试试商业片?”

第51章

商业片?

普莱瑞思不曾想过。

一是自己的风格与主流的商业电影不同,二是自己的镜头气质只适合拍些爱情类的商业电影,而好莱坞这几年的爱情类票房一直在持续下滑,除了前些年英国拍摄的便没有什么可称得上票房走俏的系列。

普莱瑞思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我觉得,还是文艺片适合我。”

斯皮尔伯格深深的看着普莱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