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6

分卷阅读96

    然是眼前的春节。

为了转移百姓的注意力,也为了消散登闻鼓案留下的阴霾,朝廷大办元宵节。

金陵城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各色花灯大放异彩,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挂满了各条大街,月华之下,整个金陵城火树银花,宛如天街一般。

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就连锦衣华服的贵族仕女,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外出赏灯,笙歌燕舞、通宵达旦,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此情此情,谁又还记得下到大狱中的老汉呢?世间不平之事多了,亲者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过如是。

“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顾桓也陪着哥嫂带着侄子侄女出来赏灯。看着满街衣袂翩跹的仕女,有些遗憾,这样的盛事,对于养在深闺的贵族女子而言,也是难得的散心机会,可惜陈昭却因守孝不能参加。

想到这里,虽然满目繁华,也不禁有些索然无味。

三月,武举会试如期举行,本次武举,朝廷格外重视,由兵部尚书亲自担任主考官,成为了京中的一大盛事。全国各地的武举人齐聚京城,一时间满街都是身材雄壮魁梧、精神奕奕的壮士。

城中处处讨论的,都是今科武举,大小赌坊也开出赌局。这一次,顾桓成了会元的大热门!

顾桓也不负众望,文试顺利获得一等。

到了武试这天,校场外人山人海,宫中之人也在高台上搭起了彩棚观看,天启帝和几位妃嫔赫然在座。

举子们都沸腾了!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今日就是他们鱼跃龙门最好的机会!个个都摩拳擦掌、卵足了劲要好好表现!

会试的流程和乡试一样。武艺比试包括弓箭、兵器、翘关、负重、相貌、对答六项比试。

顾桓一路过关斩将,以各项武艺满分的成绩在皇帝和众大臣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赢得了校场外如雷的喝彩声。

“好!果然不愧是‘牛魔王’!没有丢我们京城人的脸!”

“就是!那些外地人哪里是我们金陵榜首的对手!”

校场外,围观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百姓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这回他们很多人都押了顾桓,当然一致为他叫好!

孙远表现得同样出色,这一次他没有失手,虽然完成得没有顾桓漂亮,但每个项目同样是满分。

“此二人是谁?”高台上,主考官兵部尚书汪栋问道。

“大人,此二人就是顾桓和孙远。”

果然了得,文武双全啊!

汪栋对一旁的副主考京营指挥使说道:“此次武举,人才辈出啊!”

“大人所言甚是!”京营指挥使笑道。

“叫人罢!”汪栋吩咐。

胥吏应了一声就朝台阶下排成数列的考生走去。

这是到了相貌和对答这一关。这一关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身形相貌以及言谈举止,观察是否可以为将。这个不难理解,两军对阵,武将单挑,过来一个威猛大汉,大喝一声:“谁敢与吾决一死战?”,然后对方出来一个结结巴巴的三寸丁,岂不是笑掉大牙?

“应天府举人,顾桓!”胥吏大声唱名。

“学生在!”顾桓出列唱了一诺。

“请随我来。”胥吏面无表情地说着,将顾桓引到了众位考官面前。

汪栋细细打量了一翻,只见顾桓面容俊朗、身材修长,体型虽然不是很壮硕,却也是蜂腰猿臂,暗蓄精力。

汪栋点了点头,问道:“为何参加此次武举应试?”

因为文举落榜?自然不能这么说……顾桓躬身施礼道:“大人。家父常说男儿志在四方,如今我朝大开海禁,海船来往世界各国。与此同时,西洋海盗贼心不死,竟敢犯我边境。建功报国,当此时也!小子不才,愿以七尺之躯报效朝廷,开疆拓土、马革裹尸!”

汪栋笑道:“不错!壮志可嘉也!令尊是何人?”

“家父定国公顾琏!”顾桓朗声答道。

一旁的京营指挥使也笑道:“不愧是将门虎子!果然家学渊源!”

汪栋等考官又问了几个问题,顾桓均对答如流,言谈举止均得体。

接下来,胥吏又唱了孙远的名。两人错身而过,目不斜视,眼神也没有交流。

终于考完了,顾桓考完后稍作梳洗,就去向父亲一一禀报了此次武举应试的情况。

顾琏笑道:“你表现得很好!接下来就是殿试,我不担心你的实力。但是一甲由陛下亲点,能不能得状元,说到底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顾桓闻言,心下一沉。

年前越王上折为皇后求情,被陛下斥责了一遍。作为越王的属官,又是定国公府的人,想必皇帝不会对他有什么好印象。

顾琏看顾桓的神色有些暗沉,安慰道:“尽力而为罢了。你也不必过于担心,圣心难测,你只是个后辈少年,陛下是惜才之人,未必会为难你。”

顾桓闻言,才微微放了心。是了,那是皇帝,格局怎么会小呢!

…………

“此次会元,当属顾桓。”兵部尚书汪栋说道。

“顾桓文章务实,有理有据,显然是有实战经验的。且武艺出众、力压群雄。但是孙远文章同样精彩,且气势雄浑,武艺也都是一等,下官认为可定为此次武举会元!”京营指挥使说道。

汪栋似笑非笑地看着京营指挥使,虽然他特别欣赏顾桓,但是也知道京营是孙家的地盘。别看孙和失踪了,香火情分还在。也罢,不看僧面看佛面,反正真正决定名次还是在殿试之后,这个难题就交给陛下去决定好了。

武举发榜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

贡院照壁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都在等待榜单出来。

顾桓在家里练着字,一笔一划地写着,力透纸背。该做的他都做了,此时听天由命罢。抬头看了一眼闻姨娘,笑道:“姨娘别转了,我看得都头晕了。”

闻姨娘一早到了赏星阁,陪着顾桓,此时正绞着帕子,焦躁不安地打着转,看起来比顾桓紧张多了。

“中了!中了!公子中了武进士!”点墨从院门处跑来,一边大声喊着。

闻姨娘立刻迎了出去,急问道:“点墨,看清楚了没有?公子中了第几名?”

点墨喘着粗气,给顾桓行了一礼,回道:“我等都看清楚了!公子高中第二名!”看榜的其他下人也一起附和。

闻姨娘一愣,回过身怔怔地看着顾桓。虽然高中是大喜事,但三郎乡试时是榜首,会试也是力压群雄,怎么会是第二名?

想着,她的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