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

分卷阅读44

    第一章

这回静姝对离开是有预感的,果然在林黛玉生下长子不久之后。

某夜,再次回到虚空。

“本次任务完成,可获取奖励身姿婀娜、肤若凝脂。”

“大神,这奖励啥时候兑现啊?”

“自然是完成全部任务之后,兑现在你的本身上。”

“我一觉醒来换了脸,会吓到别人的吧?”静姝是很想要美貌啦,但是也不想被误认为去整容了——更甚至,睡一觉就变美了,说出去会被解剖吧?

*大神一脸看弱智的表情:“本大神不会放任那种bug出现的,你放心吧。”

“那,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都这么老实完成两个任务了,给点提示吧?每个世界呆了五六年的,觉得心都老了啊。”

*大神略一沉吟:“四时交替乃是天道轮回,许你四世,好自为之。去吧。”

静姝失去意识后,*大神又在虚空停驻了片刻:“倒是有点本事。”

另一俊美男子现身:“若不是你助她一臂之力,红楼迷局,哪里是这么容易破开的。”

“不过是欠了人因果罢了。”

“别拿欠了神瑛侍者那番话来糊弄我,这绝对不是你的性格。”起/点大神摆明不信。

*再次傲娇:“天机不可泄露。”

…………………………

陈静姝是被一阵公鸡打鸣给唤醒的。

静静消化了脑海里的本尊的记忆:谢天谢地,这回自己终于不是贱籍了,再一回忆,都不用见到一个人,就知道自己身处于哪里。

你道是哪里?且听陈静姝慢慢说来:

时为建安六年,家住庐江府。

父已故去,家有老母焦何氏、大哥焦伯卿、大嫂小何氏,rou戏来了——二哥焦仲卿。

你没听错,就是焦仲卿。

作为一名文科生,当年高考语文125分的文艺小青年陈静姝,第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说另一个大众化的名字。

…………………………

陈静姝现名焦淑清。

古人序齿大多是以伯仲叔季而论,焦家三娘是女子,不在序齿之列,因为其深的爹爹宠爱,又有算子批命五行缺水,是以取名淑清。

凭借前两次任务累积的经验,焦淑清大概也能猜到本次任务和孔雀东南飞的典故有关,不禁叹了口气:再这么下去,古典名着都要被自己毁完了,罪过罪过。

可是为了早日回现实,也为了得到大神的奖励,就算是毁了四十部,也得下手,更何况,大神说了,只有四世——这么说来这是倒数第二世,就快结束了。

醒来理顺了家人关系的焦淑清,发现那个命中注定做自己二嫂的刘兰芝还没嫁过来呢,二哥还是单身,今年自己才六岁!

起身后的焦淑清换好衣服、出门去打水洗漱。

三月的庐江府还带着微微的寒意,焦淑清出门后就缩了缩脖子。

大嫂小何氏是娘亲的堂侄女,是个好强、机灵、又嘴甜的,正在喂鸡,看到小姑起来,就说:“淑娘起身了?你大哥已经早起挑水回来了。快去洗漱吧,娘在灶下哩。”

淑清很不习惯地抬头看人,和大嫂打了招呼,取了柳条枝刷了牙,又用冷水洗了把脸,顿时就清醒过来了。

朝食是汤饼,类似今天的片儿川,不过是死面揉的,焦母用手撕开。

淑清见过焦母、大哥大嫂和二哥之后,发现大神没有给任务提示,看来,目标人物是未来二嫂刘兰芝。

好吧。目标人物还没出现,自己就先不瞎cao心了。

淑清放宽了心,先尝一尝汉代的美食吧。

说实话其实汤饼怎么吃也就是那个味儿,不过稍稍淡了一点,看来焦家的人口味较轻。

用过朝食,大嫂小何氏去刷碗。

大哥下田耕作。

二哥因自小聪明,爱读书,深得爹娘喜爱,在焦老爹故去之前,把他举荐上了自己任职的庐江府吏,现在是“在职公务员”一名。

淑清因为年岁还小,被焦母和小何氏哄着打络子。

…………………………

就淑清观察得出的结论:焦家虽不贫寒,但也不富裕,虽然有二哥在庐江府做个小吏,每年有秩一百石,但是且不说这几年朝堂上下风云变幻,一百石基本上是没有足额发放的;再有就是发的大多是陈粮碎米,掺着的谷糠、石子儿就更别说了;算上每年还要交的赋税,焦家只能称作小富之家。

淑清已经很满意了,自从弄清楚建安年号到底是什么时间段之后,觉得投身在小富之家也是大神手下留情了。

建安一朝多的是风流名士,淑清从前在现代就知道有啥“建安七子”,当然,除了孔融,别的六子是谁淑清已经是背不出来了——建安七子有个前提:除曹cao父子三人之外的优秀作者!

说到这儿,也就明了了,那句歌词里有唱到:

“东汉末年分三国……”

那些周瑜黄盖关张赵云的,淑清虽然好奇,却不会想要无脑地去围观,和历史名人扯上关系的感觉都是说不清的怪异。自己还是做好小户女儿家的本分吧。

淑清已经编了整整三天的络子。

这份定性倒是让焦母惊奇了一下:淑娘从前可是坐不住这么久的,现下居然能安分三天。

小何氏也好奇小姑每天编的是什么:其实是生怕小姑糟蹋了太多的红绳——要她说,婆母就是太宠爱两个小的了,自己夫君最年长,却是家里最辛苦的,二弟顶了家翁的差事,田间活计就都落在自己夫君身上,真是偏心眼到家了。

结果小何氏一张望,却是惊掉了眼珠子,小姑哪里是在糟蹋线绳,满满一针线篮子,都是编的整齐新巧的络子。

“娘,淑娘的络子打得可真不错。”小何氏对着婆母夸到。

焦母闻言过来看了一看,女儿打的虽不是特别繁复的络子,却胜在新奇,便也摸了摸淑清的脑袋:“我们家淑娘真厉害。”

淑清假装有些羞涩道:“娘,真的好看吗?”

“好看,好看,送去铺子寄售了,指定能换好些钱。”小何氏忙不迭说道。

焦母瞪了一眼抢话头的大儿媳:“淑娘真乖,别听你大嫂瞎说,家里哪能到那光景,要你去打络子换钱。”

看来焦母不只是有些偏心,还有些自持身份的意思。

小何氏在焦母看不见的地方撇了撇嘴:小姑编了这么多,不拿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