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八零年代青山绿水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8

分卷阅读108

    看着金色的液体在杯中浮浮沉沉,不时用手晃动一下,显得十分惬意。

而在镇上的政府大楼里,除了没有酒,工作人员也在炎炎夏日里提不起精神,都有些懒洋洋的。

“夏镇长,有人找,是您儿子的同学。”镇长是不配秘书的,小小一个镇政府,也没那么高的衙门,找亲戚找同学找朋友,只要跟看门大爷报个人名就能进去。不过想直接闯到镇长办公室,还是不容易,自有管行政的工作人员过来问一声。

“是小雨吧,请她进来。”夏镇长说着就站了起来,对一个小朋友,用不着摆什么架子,更何况,他也不是摆架子的那种人。

“夏叔叔。”司雨侬会找过来,当然是有原因的。

“真的。”听了司雨侬的分析,夏镇长眼皮子直跳。

“我只是猜测。”但是想打探翔实,就得夏镇长自己出马了,反正她这个小学生派不上用场。

“我去问问。”夏镇长很高兴,想了想对司雨侬道:“我带你一块去。”

借口也很好找,他是夏教授的儿子嘛,儿子看老子还要什么理由。

夏教授正好在县城的招待所里,这里拔出一个三层小楼,专门给他们一个团的人用。夏教授就住在一楼,隔壁就是实验室。

“你们说新来的人?有个人的确不象是搞研究的。”夏教授是没往别的地方想,真想起来,才发现漏洞很多。

“真是来考察的怎么不吱声?”夏教授半是欣喜,半是怀疑。

“要不要侧面打听一下?”夏镇长谨慎道。

“直接问吧。”比起夏镇长,夏教授更了解这些人的性格。直接询问,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

比尔一脸懵懂,面对夏教授,并没有任何隐瞒,“我只是带人来看看数据,并不能做决定。”

那就真是来考察的,夏镇长幸福的几乎要晕过去。兴州省历来和创汇沾不上多大的关系,没想到,这么好的事却落到了他的手上,顿时精神抖擞,颇有一种手握长刀准备上战场杀敌的豪气。

外事部请的翻译立刻走上前,“你是来考察的?为什么不早说。”

比尔忽然被这么多人围住,原本有点懵的脑子,却一下子清醒过来,“你们的产量好像不大。”

“那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种,你们想要多少,就种多少。”夏镇长的英文说的磕磕绊绊,但简单的对话还是可以完成的。

“等等,你代表是哪家公司,是投资还是采购。”翻译的小眼睛一下子被点亮了,闪闪发亮那种。

“我只是先来评估一下清酒的成份,然后带回去给总部的人评估商业价值,再之后才考虑采购的事。”比尔老实说道。

“好,好。”进入了实际的工作当中,夏镇长虽然欣喜,但也不再过份的激动,开始询问比尔需要准备些什么,有什么是他能帮着做的工作。

谈到这个份上,司雨侬不再担心,跟夏教授打了声招呼,想要离开。

夏教授要找人送她,司雨侬拒绝了,以前县城到镇上的路不好,现在不一样,路好了,来往的车多了,花一毛钱就能搭到顺风车。

再说到了县城,她还想去御膳坊看一看,听她这么说,夏教授只好放行。

这一头,御膳坊的韩平已经急的不行,夏天各类吃食都卖得少了,酒又不让卖,看到司雨侬一个劲的问她怎么办。

“你说不好得罪的那些人,干脆请他们过来品酒,开一罐子免费给他们品,顺便告诉他们,有美国的公司过来考察,如果他们把龙头樱包圆,以后也就没有这种酒可卖。”

“什么?真的假的。”韩平知道县里来了几十个外国人,好多人都摸去招待所门口看稀奇,他听不少人讲过。但没想到,竟然有外国人看中了龙头樱。

“是美国来的酒业公司。”司雨侬没有隐瞒。

韩平知道这是好事,可对他来说,却是坏得不能再坏的事,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能一脸无奈的跟她道喜,“那可真是恭喜你了。”

司雨侬笑笑说道:“这不是还有三罐吗?看看有没有人开价。”

就算这样,韩平也提不起精神来,开价再高也只有这三罐,卖完就没了。

不过,没有龙头樱,还有绿米,外国人总不能连绿米也看中了吧。

“绿米预定的情况不是特别好吧。”司雨侬接过韩平递过来的预约本问道。

“还是挺不错的,有六百斤呢。那天你爹过来,说过几天就能给我送来。”韩平又给自家的生意预定了五百斤绿米。

“一次送不完,我爸会多送几次,你慢慢通知顾客来取吧。”第一年能有六百斤的预定,也不少了,司雨侬倒也不贪心。

从县城到龙头村,以前的脚程是三个小时,现在已经缩短到二个小时。而且路好了,来往的车也多了,她搭车到镇上,再走回龙头村,一共也没花到一个小时,比之前不知要方便多少。

“去一趟镇上怎么这么久。”司大娘正在准备晚饭,从厨房里探出头来问孙女道。

“有事耽搁了。”

吃饭的时候,司爱华才回来,拿出一张条子递给司大娘,是农业税的收条。农民收了粮,不光是要交农业税,按规矩还得把打来的粮食送去粮站,统一由国家收购。

愿意自己留下来也可以,但农民自己去卖粮也不容易,特别是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大多数,都是直接卖给粮站。

司家的绿米是要卖钱的,当然是一颗都不肯交,就是农业税他们家也宁愿用钱抵,更不会去粮站卖粮。

“咱们自己家留五百斤,剩下的慢慢卖。小雨说韩老板要一千一百斤,你送二天给他送去。”司大娘给司爱华安排活计。

“家里的小麦长的怎么样。”司雨侬关心道。

“隔壁村里都来人问呢,问我种的是什么品种,粮站买不买得到。”司爱华平时没什么话,但说起农活,都是话很多。

知道小麦长势良好,司雨侬放了心。

心里盘算着,等小麦收了磨成粉,估计菜谱里就该点亮小麦的工艺,到时候再给御膳坊添一二个品种。

绿米和小麦能保证自家日常生活上的开销,生菜就当是赚点零花钱。能不能完成任务,以及能不能发财,最终都得着落到龙头樱上头。

酿酒是最符合这个年代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也低。如果外国人不感兴趣,她也只能从手工酿酒开始,攒到钱自己开酒厂。但那样一来,至少得等到自己成年,加上手里有一大笔钱,才有可能。不说太丧气的话,也得十年以后。

没几天,外国人来考察龙头樱的事,就传遍了小小的县城,龙头村的村民更是一天三遍的跟司丰年打听。

司丰年得了侄孙女的叮嘱,一个劲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