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耽美小说 - 独宠丑夫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

分卷阅读57

    人跟村里人聊天,已经知道这里的东西的大致价格了,现在就打算去看看那些货物。

那人点了点头,便带着蒋震和王海生去了他家。

他的家门口晒着很多咸鱼,家里堆满了黑乎乎的晒干后一捆捆捆起来的海带,散发出浓重的海腥味。

很多来这里的商人,都是受不了这里的海腥味的,这人也担心地看了蒋震和王海生一眼,结果蒋震和王海生两个人完全没受影响。

“你们看看吧,要的话,用粮食跟我换,或者花钱买都可以。”那人道。

蒋震看了看,发现这些货和其他人的没什么不同,就花钱买下了大半腌制好的海鱼,以及所有的海带,让那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

这海带在过年那会儿总是卖得不错,因为何城县的人过年都会买点海带当年货,在年底改善下口味,但平常买的人可是不多的。

这人看着蒋震,有些犹豫要不要跟蒋震说一说,免得蒋震进货太多卖不掉。

但他又怕蒋震不要他的货物了,最后到底没开口。

“还有别的东西吗?”蒋震问道,他原本以为自己带来十几两银子会太少,结果进了这么多货,竟是只用完了两百斤大米并三四两银子。

“没了。”那人道。

蒋震闻言却有些奇怪,他记得海鲜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怎么会只有海带咸鱼?这咸鱼的品种还挺少,卖点主要是它咸——盐价那么贵,买咸鱼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划算的。

或者,其实不是没有别的东西了,而是那些东西,这里的人压根就没有把它们当成货物看待?

蒋震当下换了个问法:“你们平常出海,都能抓到点什么?你们自己都爱吃什么?”

这下这人就说出很多东西来了,想了想,他还拿出一个木桶,送了蒋震一桶花蛤。

这种东西海水落潮之后海滩上随处可见,随便捡捡就有一堆,是不值钱的,甚至不能拿来卖,因为它们要不了多久就会死,还没办法用盐腌起来存着。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没rou全是壳——如今的人们,对这样的食物是不怎么欢迎的。

“你能不能带我去捡一点?”蒋震问。

那人当然不会不同意,正好要不了多久就要落潮,便带着蒋震和王海生去了海边。

蒋震在现代的时候,是去过海边的,还去过一些没开发出来的海滩,因而看到海并不如何惊讶,王海生却好奇极了,朝着大海看个不停,看到海滩上有贝壳,他还捡了好几个,说要带回去给孩子玩。

“那些花蛤吃了rou,外面的壳也能拿来玩。”带他们来的人道,他们这里的孩子,玩具就是各式各样的贝壳。

落潮之后,海滩上就出现了很多花蛤,密密麻麻的甚至看着有些恐怖。

它们太多了,以至于没一会儿,蒋震王海生两个人就捡了一桶。

“要不要再多捡一点?”王海生兴致勃勃地问道,他挺喜欢这种小河蚌漂亮的外壳。

蒋震点了点头,花几文钱跟那人买了个他们用来装小鱼的编织的很是细密的渔网,然后便捡了更多的花蛤用渔网装起来,估计能有个三四百斤。

他们船不算小,但也装不了太多东西,还要放咸鱼和海带,蒋震便没有继续捡下去,而是和王海生一起,把买的东西还有捡的花蛤先带回了船上。

沙滩上除了花蛤,其实还有螃蟹之类的活物,但那些螃蟹个头都很小,蒋震便也没有去打它们主意。

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船之后,蒋震估算了一下船的载重,又进了四五两银子的海带咸鱼。

这些东西卖到外面去去,价格至少能涨一倍,要是能全部卖掉赚的还是不错的,只是……

“你们头一次来就进了这么多东西,这得卖多久?”同来的人惊讶地看着蒋震和王海生,他们都是在县城和自家附近卖卖,一般一两个月,才进一次货,并且只有年底会多进一点,这两个新来的一次进了那么一堆……卖不掉他们吃得完吗?

这些人看着蒋震和王海生,就像是在看两个傻瓜。

第39章在府城赚钱

古代信息不畅通,物流不方便,老百姓手上的钱又很少,以至于绝大多数商人生意都做的很小,虽说也有富商豪贾,但那到底是少数,基本还都是跟官府扯上了关系,才能赚大钱的。

比如红楼里和薛家结亲的桂花夏家,本也不过是做花草生意的,但因为在户部挂了名,就赚回了金山银山。而真要说起来,他们的生意也就局限于“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而已,跟现代动不动连锁店开遍全国的情况压根不能比。

因着这个,那些一同来进货的商人,都是不敢进太多货物的,而何成县那情况,其实也就能消耗掉他们进的货量。

蒋震这样进了一船货……他们都觉得蒋震是疯了。

王海生闻言也有些担心,他们进的货确实有点多,他觉得那么多的东西,怕是一辈子都卖不掉了……

不过好歹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还都是很耐放的,大不了自己留着吃。

“我们打算各个地方走走,边走边卖。”蒋震解释了一句,却没说他其实是想去府城卖的,当然,就算他跟这些人说他想去府城卖,这些人恐怕也是不理解的——府城那边也是有海货商人的,蒋震去那儿做生意,哪抢得过那边的本地商人?

“原来这样,你们多去偏僻点的村子转转,应该是能卖掉一些。”那人道,同情地看了蒋震和王海生一眼,这两人的生意没打开场面,也就只能这样风餐露宿四处跑了……

这些海货商人在这个渔村停留了一天两夜才离开,而蒋震趁此机会,也算是了解了一下这渔村的情况,以及自己之前惦记过的私盐。

外面的盐价很贵,但在这个渔村里,却是没人制盐卖盐的,而原因有很多。

这时候的制盐工艺比不上后世,后世的盐,都是晒出来的,所需的人力物力并不多,所以超市那些精细的盐也不过两三块一包,便宜的一块钱就能买一包,但这年头不一样。

如今人们制盐,主要还是靠用火来熬煮,这么一来,制盐就比较麻烦了,还费柴火。

因着这个,盐场那边,也就更容易控制住百姓,不让百姓制盐,比如这渔村,洪江盐场那边时不时地就会派人过来看看,发现这里有人伐木熬煮太多的盐出来,要么杀了要么抓了,久而久之,便也没人敢煮太多盐了。

了解的多了之后,蒋震倒是将自己之前弄点私盐贩卖的念头给放下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贩卖私盐是多么大逆不道的念头,因为他对如今这个名为大齐的朝代并无多少归属感,压根就没把它当成自己的国家,而且一样生活必需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