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外戚之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9

分卷阅读169

    的事情都在王爷掌握当中,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所以,王爷您一定要小心,我会在府中等您回来。”

皇宫,奉天殿。

从卯时初到卯时六刻,众位大臣在大殿中整整等了半个时辰,也没见到小皇帝的身影。但小皇帝现在不过才十六个月,以往也不过就是在卯时初由大太监抱着在龙椅上坐上一坐,宣布早朝开始之后,便由得大臣们议事,自己在龙椅上玩耍片刻,不耐烦了就又由大太监或抱着或领着下去了。

他没出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只是司礼太监也没出现,辅政大臣和辅政亲王从头到尾面无表情不出声,众臣也不好擅自开始早朝罢了。

等了半个时辰,赵铖仍无异样,郑成徽总算是咳了一声,板着脸正准备命人去后宫探探情况之际,小皇帝的贴身小太监却满头大汗的从角门出现在了大殿上,他面色发白,嘴唇发青,一到大殿就先给赵铖和郑成徽给跪下了。

小太监道:“肃王爷,郑大人,今日陛下偶感风寒,不能前来早朝,原本是该请肃王爷和郑大人主持早朝,只是太皇太后娘娘吩咐,道是有些事情要和王爷和大人商议,还请王爷和大人即可随奴才前去乾元殿见驾。”

赵铖和郑成徽对视了一眼,郑成徽便转身对众臣道:“那还麻烦众位大人候着,待我等见了圣驾再回来同大家议事。”

从奉天殿到乾元宫,要穿过前殿三大殿,再经乾和门进入内宫,这一路都得走上一炷香的时辰。在进入乾和门之前,郑成徽问小太监太皇太后召见可是因着皇帝的病情,太医又是如何说,小太监一一答了,提到皇帝病情时神情焦虑惶恐,并无半点作伪。赵铖和郑成徽,一个身经百战身上满是凛冽杀气,另一个则是四朝老臣,历经朝堂沉浮,一个小太监在他们眼皮子下有没有撒谎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

乾元宫外,小皇帝的太监总管福全在等着他们,福全看到跟着赵铖的两名侍卫,目光就顿住了,然后就躬身对赵铖道:“肃王殿下,您的侍卫跟随您征战沙场多年,身上杀气过重,陛下病重,恐见不得杀气,还请这两位留步吧。”

禁宫之内原本不许带贴身侍卫,但自四年前赵铖带兵解救京城之危后,他出入宫中身边从来都会带着侍卫,大家都知道不妥,但却也从未有人就此出过声。

赵铖看着福全没出声,福全的腰躬得更低了些,他恭敬道:“王爷,此时太皇太后,太后娘娘,皆在殿中,太皇太后娘娘特意吩咐过,为怕惊了圣驾,令得陛下病情加重,恳请王爷将侍卫留在殿外。”

赵铖终于出声,他道:“只是怕本王的侍卫杀气太重吗?那便让他们随着本王入殿,等见驾时将他们留在房外即可。”

看着福全面上为难的表情,他冷笑道,“怎么,不过就是两名侍卫,他们身上的杀气还会比本王更重吗?你们是想留下他们还是留下本王?”

第115章结篇七

福全额上冒出了汗,他面色挣扎,抬头看向肃王,见他盯着自己的眼神似乎意有所指心头先是一突,但紧接着绷着的一根弦也松了下来,他伸手抹了抹额上的汗,张口刚想说什么,身后就传来一个拖着嗓子的阴柔声音,道:“肃王殿下说的有理,让这两名侍卫进去吧,一会儿就让他们留在房外,想来也冲撞不了陛下。肃王殿下和首辅大人还是有请吧。”

是太皇太后身边的管事太监敬安。

福全似乎松了一口气,他扫了一眼敬安,又看了一眼肃王,这才躬着身子退到了一边。

赵铖抬脚往前,在他后面一步的郑成徽却没有动,他冲着赵铖的背影唤了一声“王爷”,声音凝重。

赵铖转头看他,见他眉头微锁,眼神迟疑以及劝止。赵铖扯了扯嘴角,却没说什么,转身便抬脚跨进了乾元宫的大门,然后大踏步就向着乾元宫的大殿走去了,待几人尽数进了乾元宫的园子,行了不过十数步,后面就传来重重的铁门落锁的声音。

郑成徽停下脚步,但不过片刻间,前面的赵铖和他已经拉开了数步远。

郑成徽再次唤了一声“王爷”,可是他的声音不过刚落,只听得一阵重重的脚步声和沙沙声,紧接着就从大殿后面涌出两队禁军侍卫,齐刷刷的围住了他们,这还不止,声音还有从上方传来的,他们抬头,便看见了乾元宫一边的院墙,大殿屋顶,不知何时已经被黑压压一片弓箭手围住,箭头皆是对准了赵铖和他身后的两名侍卫。

众人在这变故中都停下了脚步,赵铖身后的两名侍卫也“唰”一下抽出了佩剑。

赵铖神色没有半点变化,他看着大殿正门,果然片刻后便有两名身着盔甲的将领从侍卫群中穿了过来,站定在了大殿正门前的台阶上,正是禁军侍卫左右统领俞一鸿和谈鸣。

赵铖看着两人,笑道:“我以为你们会请我到大殿中才会动手,毕竟在这里我想要离开比在大殿中可是要容易得多,而且我相信,说不定大殿中还布了不少迷香毒物,没有用岂不是可惜。”

俞一鸿和谈鸣面上都没什么表情。

俞一鸿道:“并没有多大的分别,王爷,纵使你武功高强,但在这里,你一样插翅难逃。其实不仅是乾元宫,此时整个中三殿都已经被禁卫军包围,王爷,你今日弑君谋反失败,只能就地万箭穿心而亡了。”

“是吗?”赵铖冷笑,道,“既然我必死无疑,那么就请你们的主子出来说话吧。想来不会连我最后一面都不敢见吧。”

“六弟果然是勇气过人。”赵铖的话音刚落,俞一鸿和谈鸣身后就传来一个颇为神清气爽的声音。

声音传来,俞一鸿和谈鸣便立即往两侧退了开来,众人便见到从大殿里面走出了几个盛装的人影。

为首的是太皇太后,她的左右两边分别就是梁太后温雅和升平大长公主。刚刚说话的便是升平大长公主。

相较喜形于色的梁太后温雅,和高高在上但也难掩眼中兴奋光芒的升平大长公主,太皇太后的面上则是一片沉郁,没有丝毫即将杀了心头大患的兴奋和愉悦。

升平大长公主道:“六弟,你一身本事,本当驰骋沙场,为我大魏开疆辟土。如果你四个月前应下我,遵循父皇和母后的遗诏,回西宁就藩,而不是妄想不属于你的帝位,定要留在京城争权夺势,陷害忠良,就不会一错再错,走到现在的这个地步。”

“当年父皇传位给皇兄,并不仅仅是因为你年纪小,而是因为你性情残暴,好战喜功,若你为君,我大魏必定陷入无穷的战乱,令得百姓流离,反而皇兄性情温厚,是个可以守成的有德之君。可万万没想到,你为了皇位,竟敢弑君夺位,枉费了父皇对你的一片苦心。”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