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外戚之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2

分卷阅读22

    的话一字不漏的复述给了明尚书。

说完他就跪下请罪道:“父亲,是儿子被三meimei往日表现出来的乖巧性情所迷惑,一时疏忽,这才铸下大错,还请父亲责罚。可是儿子听三meimei语气,不知为何竟是对父亲和二meimei都心怀怨怼,她若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念头,远嫁去西蕃也就罢了,可是若是嫁给肃王,肃王狼子野心,儿子怕届时她不但不能给我们明家和二meimei带来助力,反而可能给二meimei和姑母招来祸事啊。”

明尚书的面色沉得像是要掉下来,他坐在扶手椅上,手握成拳,心潮翻涌,也顾不上去追究自己儿子的妄举,从牙缝里冒出声音道:“她的语气,当真心怀怨怼?”

“是,一定不是儿子的错觉。”明绍桉肯定道。

他点头,缓缓道:“好,你且下去吧。记住,这事以后你就不要管了,为父自会处理。”

明绍桉看着自己父亲凝重的神色,心中也莫名生出些惶恐,虽仍心有疑虑,还是应下了退下不提。

明尚书在书房盘旋良久,反复思虑了一番,想到侄女久居内宅,她这番变化怕也是始于内宅,这样想着心反而松了些,当晚,便去寻了自己夫人明大夫人周氏问话。

他将儿子明绍桉和明珞的对话挑拣着说了,然后对周氏道:“你那日跟我说珞姐儿性情有异,我本也不以为意,但今日听绍桉之言,她却似乎对我们大房颇有怨恨之心-我记得在此之前,这孩子都甚乖巧,从未有过这些异状,和你,不说亲如母女,但也甚为亲近,和明琇明瑗两姐妹也甚是相和,如何突然间就性情大变?”

“夫人,你在内宅,可有注意,她这些日子,身边都接触了些什么人?跟她说过些什么不妥的话?-例如,可有接触过当年她母亲身边的旧人?”

明大夫人看着盯着自己眼睛的明尚书,忍不住心中就是一咯噔,失声道:“老爷?”

她坐到身后的椅子上,眼睛就有些惊疑不定,但她细细将这些日子的事情过了一遍,心又慢慢定了下来,摇头缓缓道:“应该没有。老爷,当年容氏身边的人,都死的死,卖的卖,并无剩下什么人还留在家中。”

“明瑗那事之后,我也寻过她身边服侍的绿荇细细问过,她也并没有接触过什么不妥之人-只是不知为何,她最近身体常发病,性情也变得阴晴不定-依妾身看,这情形,倒像是岁数大了,心中有了什么人似的,所以便对家中安排的亲事开始不满,也开始晓得替自己考虑起来。”

“听你刚刚这么说-妾身倒是突然有了个想法,那景世子突然说要跟太后求娶珞姐儿,这么大的事,显然不该是一时半会冲动决定的,妾身怀疑,珞姐儿和那景世子,怕是早就有了私情,说起来,这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长大,有了些不一样的感情也是正常。珞姐儿怕是误会了老爷您,为了我们绣姐儿,定要把她嫁给肃王,所以这才对您,对我们大房心生了怨恨。”

明尚书缓缓点头,这样便说得通了,他的心便也放了下来。

也是,当年之事,早已灰飞烟灭,她一个小丫头,长于内宅,怎么可能会猜到什么端倪,自己也是忧心太过了。不过她这副小家子的性子,又和景世子生了私情,要不要将她嫁于肃王,他还得和父亲好好商议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明大伯,好像明珞嫁不嫁肃王,你能决定似的

第16章求娶

明尚书的心虽然因明大夫人的话暂时松了下来,但明珞这事,他思来想去,总觉得把她嫁给肃王,就犹如埋了颗钉子在自己心上,总会令他难以安枕-可提出将明珞嫁给肃王一事,是他父亲承恩公明老太爷和太后商议定下来的,他根本推翻不了。

明大老爷思谋了好一番终于在翌日去了自己父亲的院子见了明老太爷。

明老太爷早已退出了朝堂,处于半归隐的状态,非重要的事情明尚书是很少来打扰他的-这日他过去的时候,明老太爷正在书房练字-明尚书进书房之前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心腹随从,那随从便乖觉的远远守在了外面。

明老太爷见到儿子过来,也没停下手中的毛笔,只等明尚书在旁侍立了小半个时辰,才头也未抬地出声问道:“今日你过来,为的是何事?”

明尚书也不敢跟明老太爷兜圈子,道:“父亲,太后娘娘她有意将珞姐儿赐婚予肃王爷,可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一桩桩事情,儿子看出珞姐儿她怕是对肃王根本无意,原本家族决定的事,也轮不到她们小辈去愿意不愿意的可是,父亲,珞姐儿她,毕竟是二弟留下的唯一骨rou,儿子实在是有些于心不忍。”

明老太爷正在写着一个“夕”字,听到儿子这话,正好收那最后一点,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乍一听到儿子突然说起幼子,他手上那一点用力就有点过猛,把个夕字压得戳了心一般。

明老太爷盯着那个字没出声,就又听到长子继续道,“父亲,肃王他狼子野心,早晚必生异心,届时珞姐儿夹在其中儿子思来想去,都觉得对不起二弟”

“那你觉得当如何?”明老太爷没有抬头,语气堪称平静道。

“父亲,儿子想着,珞姐儿她,毕竟是二弟唯一的骨rou,为了二弟,儿子只想她平安康顺,圆圆满满的过上一世。肃王那里,依儿子看,既然北鹘有意许嫁北鹘公主,我们不若就让太后娘娘促成此事,将来再将瑗姐儿嫁予肃王为侧妃,如此既可以削了肃王在军中的威信,又可安抚肃王”

明老太爷终于停下手中的笔,转过头看向儿子,道:“伯量,你当真觉得明家的女儿有多金贵,想让肃王娶谁就娶谁吗?”

明尚书面上一僵。

然后他就听到自己父亲语气不明道,“你说起你二弟,你心里很清楚,太后提出将珞姐儿赐嫁肃王,肃王可能会接受的原因-因为当年西宁受北鹘进犯,先帝曾下密旨让你二弟趁增援西宁军的时候暗中配合北鹘刺杀肃王,但你二弟却逆了先帝的旨意,反联合肃王一起击退了北鹘,然后,两个月后,你二弟就在云州和北鹘之战中战死。”

“肃王虽可能不知你二弟抗旨助他之事,但他和你二弟毕竟有同袍之情,肃王虽外传冷厉无情,但却素来重视一起征战的将士,从不亏待他们,所以他看在你二弟的份上,才有可能接受这个婚事,也不会因着珞姐儿是明家女而亏待她-最不济,将来我们拿出你二弟逆旨助他一事,也能让他善待珞姐儿-可你要把瑗姐儿嫁给他,凭的是什么?为的又是什么?”

“父亲。”明尚书跪下,语气悲痛的唤了一声。

明老太爷看着他悲痛的样子,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呵”了一声,但眼睛里却是半点笑意也无,然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