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耽美小说 - 长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

分卷阅读1

    书名:长友

作者:林子律

文案: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为将军解战袍。”

一个帮竹马赢天下的烂俗故事。

关键词:竹马/朝堂/古代架空

避雷注意:可能主攻/有包办婚姻情节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苏晏,萧启琛┃配角:┃其它:北风联动篇

==================

第1章突变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通宁二十三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大江南北一派欣欣向荣。入秋之后,金陵城橘红叶黄,盛景丝毫不逊于台城的御花园。

四通八达的街道贯通整座城,车水马龙,沿街商贩络绎不绝,直到日落时分方才偃旗息鼓。入夜后,秦淮河自有一番风情,达官显贵捧场的时候多了,十里长河生生地多了脂粉味儿,在灯火万点映衬下,江南小调伴随琵琶悠扬,旖旎得很。

彼时已至中秋,城北一座府邸却毫无半分节日气息。这府邸庄严肃穆,隐有杀气,门口的下马石昭示着此间主人的武将身份,匾额题字气度不凡,“平远侯府”四字更是先文皇帝御笔所赐。

身着藕粉襦裙的婢女穿过灯火昏黄的回廊,轻轻地叩了叩房门,颔首恭敬道:“将军,今日少爷生辰,夫人却在房内哭了整天,您还是去瞧一瞧吧?”

房内良久,方才有了脚步声,开门的却是玄衣男子,年龄约莫三十,鬓边却已花白。他剑眉紧锁,欲言又止了片刻,问道:“你去看过少爷没有?”

那婢女道:“少爷去了夫人那儿,夫人不见他,便又回房了。”

玄衣男子长长叹息,却始终无话可说。他叮嘱婢女道:“劳烦你多费心看着夫人,她本就身子不好,倘若继续如此,终日哭泣,食不下咽……事情既已至此,回转余地太过渺茫,愿她尽早走出来,我亦是自责……你如此传达便可。”

婢女应了,待他重又合上门,方才转身离去。

行至后院转角,婢女脚步忽然快了,她疾步走向候在门廊处的那孩童,道:“没有用,我说过了,将军压根不去看夫人。”

“这可怎么办……娘也不愿见我,她是觉得我跟爹都惹她生气了吗?”

婢女矮下身子,轻轻抚过孩童的脸,温柔道:“阿晏少爷还小呢,夫人是想念阿锦少爷了,您与他太过相似,见了您夫人会伤心的。”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无可奈何地望向母亲的居所,声音还是儿童的清脆,也已有了隐隐的担忧:“若娘当真这么不愿见我,明日我便告知父亲,愿前往台城,为太子殿下伴读吧。如此,娘她有你们陪伴,或许时间久了反倒好些。”

懂事得几乎超出了他的年纪该有的程度,婢女只是笑着点头,心下却一阵酸楚。

她将少爷送回房歇息,守在门外。夜风习习,清凉如水,这府邸原先的热闹仿佛一夜之间便消失了似的,现下只让人觉得冷。

不过一年半载的光景,一切都变了。

金陵的平远侯府传至如今的苏致,已是第五代。

距离旧都长安那场政变已有百年之久,彼时世道混乱,风雨飘摇,彻底激起了民愤,大江南北守将与被压迫的百姓纷纷反抗。

百余年前豫章郡守萧永行起兵,军中有奇人坐镇,历经十数年,收拾了几大势力混战的残局。而后他流放前朝废帝,自长安迁都金陵,在台城称帝,与黄河以北突厥民族的几个部落联盟抗衡,国号为梁,世称南梁。

武皇帝后又平定四境的战乱,预备征伐北方之时薨逝,长子继位,即为后来所称文皇帝。文皇帝在位二十二载,继承其父的遗愿,夙兴夜寐,对内整肃朝纲,改革吏治,对外则挥师北上,从突厥手中夺回了梁州、洛州,一度陈兵幽州边境。

而带领这支精锐之师的便是苏家先人。

大军凯旋,文皇帝龙颜大悦,封了平远侯,在金陵城北建造侯府,不仅赐了御笔题写的匾额,更将膝下最为宠爱的郡主赐婚于他。

此后苏家声名鹊起,在朝中如鱼得水。

这一族本为将帅之才,又家教甚严,人才辈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苏氏经过三代人,收复了北方数千里的江山,威名显赫,直至突厥王族也有所耳闻。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皇帝病逝后,其幼弟继位,用了数年时间收回黄河以北、幽云十六州的大片土地。而后,他一改父兄的进取之心,反而认为四方已然平定,便贪图享乐,于台城内大兴土木,修筑皇家园林,一度以“止金戈之声”为由收回了平远侯府兵权,罢免官职,以至于突厥养精蓄锐多年,一朝入侵,苦了百姓。

从那时起,南梁与突厥时而伐交,时而伐战,拉扯不清。后来的四任帝王虽有心一统南北,却囿于各种内忧外患,始终未能彻底收复北方。

至今上登基、改元通宁时,改朝换代已逾八十载,仍有大片土地在突厥境内。今上励精图治,于通宁十五年重新起用苏氏挂帅,几番征战,打得突厥可汗连连告饶,又是割地又是称臣,终是谋来了二十年和平。

通宁十九年,突厥王子入金陵为质。

此后河清海晏,四境无不称赞今上文韬武略,有经世之才。

好似一切都顺顺当当,实则帝王家哪有真正的和平。外头安定下来,皇城内却开始暗潮涌动。先帝接过皇位不过三年便病重,薨逝之时年仅二十五,并无子嗣,彼时身为越王的今上这才得以登了大宝。

如今皇帝膝下三子四女,最小的公主方才出世,李贵妃所出的皇长子已是弱冠之年,开始听政,并提出入伍立功。中宫膝下另有一子,因今上自身为庶出,乃兄终弟及,他便分外在乎皇室正统血脉,故而早早地将中宫之子立为了储君。

几个公主俱是待字闺中,皇六子年纪尚幼,还是在宫中四处玩耍的时候。因他母亲只是服侍中宫的宫婢,身份低微,育有皇子后也只得了一个良人的位份,故而连带着小皇子也被其他人看不上眼,只求无功无过地照顾着。

太子现年十二,皇帝以礼乐教习,怕太子养于妇人之手,变得优柔寡断,特地从世家门阀子弟中挑选了八人做他伴读,平远侯府自是在候选之列。

皇诏传入侯府之时,苏致本该感激皇恩浩荡,再择日将儿子送去,而就在那日却发生一件事,使这件事一直拖延至今。

苏家的小少爷,丢了。

苏致膝下一对双生子,大的那个不过年长一炷香的工夫。两人虚岁八岁,正是一团孩气天真可爱的时候,年前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