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带着淘宝混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3

分卷阅读253

    他们讲古读报纸,那就更开心了!

县太爷来一年,他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花上个十文买点串子吃也不算什么。

日子似乎变得不一样起来。武进的百姓也说不出自己整日高兴什么,只觉有了路灯后,好像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总觉未来可期,每一天都过得无比踏实。

而入城来领取高产良种的乡民在见了路灯后,也是魔障了。

向往光明,是人类的本能。

这些乡民倒也淳朴,比起那些乡绅,他们对左弗有种盲目的崇拜。去年衙门出了告示后,眼看要到播种的季节了,这些人也纷纷上门,来讨要粮种。

而这些乡民在看了路灯后,就纷纷跟自家族长商量,想问问,能不能花点钱,也给他们村里装个灯啥的。

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高。

农村不比城市,许多乡村里的族长都是穷巴巴的,为自己家族培养出一个人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可是很费钱的事。笔墨纸砚,束脩书本,哪一样都得花钱。而最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便是晚上照明的问题。

不的,天黑了可以直接上床睡觉可要的人咋办?蜡烛太贵,灯油也不便宜,光线又不好,时间久了,眼睛就不好了。现在看这路灯也不用吃油,也不用啥的,是不是大家想法凑点钱,也跟县太爷买一个?

他们打听了下,这路灯是县太爷师父青一道长做的,专门吃太阳光,只要吃了太阳光,便能一直亮着。

这些乡民心里琢磨了下,这法器定不便宜,可太阳光又不要钱,如果咬牙买一个,用上个几代人,成本不就回来了吗?

这灯亮堂着,不仅可以用,晚上还能照着还能干活。村里的妇人们这下也不用在油灯下做女红了,大家可以在这路灯下做,多做几个香囊,不也能贴补点生活吗?

一群小族老算盘打得叮当响,在领取完稻种后,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左弗听完这些人的要求和分析后,不由哭笑不得。

谁说农民伯伯淳朴来着?这挺会算账的啊!

不过这些人可比那些乡绅可爱多了!那些乡绅话说得好听,可真要办事了,却是各种权衡。哪里像这些农民伯伯?信了就是认了!想要个路灯也是想着花钱买,比那些乡绅可爱多了!

“这路灯不用你们花钱。”

左弗笑着道“这本是惠民之举,哪里需要你们花钱?你们只要跟着我这些技术指导,将田种好就行了。”

一群乡民瞪大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大人”

一个乡民结结巴巴地道“这仙器不要钱?”

“这老伯,这不是仙器,这也是我们造出来的东西。”

左弗笑眯眯地道“过几日,便会有人去给你们安装路灯的。你们日子过好了,便将娃娃们送来。本官今年要在各镇,各乡都设立学堂,都是免费教书,你们将孩子送来,便是对本官最好的报答了。”

一群乡民眼里涌出泪水,“大人是圣人啊!我们一定送娃儿们来!”

左弗点头,“本官身负皇命来此地为官,就是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你们种了这高产稻,还可以同时在稻田里养鱼,我会派人去指点你们的。化肥以及杀虫子的药也可以以极低的价钱购买,只要你们用心学,很快就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了”

第261章百态

一群乡民欢欢喜喜的回去了。

对于左弗的话,他们没有半点怀疑。左弗说给他们安装路灯,就一定会安装。

所以眼下就安心学着怎么种高产稻吧。

武进县的地面上又火热了起来。

柳元杰率着一群军户,赶着车,载着一群“技术指导”上山入乡,指点各村各乡的农民种植杂家水稻。

好在,这些乡民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虽是没文化,可种田都是一把好手。稍加指点,便将杂家水稻种植的要点都记在了心里。

而麻巷的工匠们也是忙得热火朝天的。

左弗与林立等人设计了一种插秧机,可手推,可使畜力,就快到插秧的时节了,他们得赶在这个之前,制造出一批插秧机,供西郊以及本地一些乡民使用。

因所需数量巨大,所以左弗便将麻巷居住的工匠都召集了过来,手把手地带了两天后,便将这个单子交给这些匠人来做了。

工钱丰厚,还学了新手艺,这些工匠自然是欢喜,干起活来特别卖力,就想着将活干好,将自己的手艺牌子打出去,以后还能多接点官府的活。

工匠们的态度在林立等人眼里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世上,官府的活是最不好做的,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

呵呵,倾家荡产还是轻的,搞不好就家破人亡了。

左大人特别重工匠事,这是林立等人深切的感受。

去年的时候,左弗就设立了一个明奖。来官府干活的工匠,只要有了创新,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赏。而今年,左弗似又将这个目标扩大了,无论是谁,只要有创新,被证实有用后,立刻给钱!

这些工匠有手艺,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可这社会地位也的确不怎么高。

现在左弗这么一搞,这些工匠也是水涨船高,无意中竟也成了左弗的拥趸。左弗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用心记在心里,有人甚至给左弗立了长生牌位,感觉她老人家其实是鲁班转世来的。

武进百姓用他们为数不多的想象力,尽量想象着左弗的来处。这人太神奇了,无论是做事还是拿出来的东西,总是与这世界格格不入,那么神奇,那么惊艳。

守住了他们的家园,带他们过上了有奔头的日子,左弗的名望在这个时候,已达到了顶点了。只要是她说的话,就有一大堆人拥护,而且人们很快地现,左弗这位女县官不但喜欢拉人游街,还特别喜欢贴标语。

随着春播的开始,城里的大街小巷内就贴上了各种横幅。

“辛苦一季,安乐一年。”

“开垦一方,惠及三代。”

“农民读了书,产量翻一翻。”

诸如此类的标语帖得满城都是。而城里的基建现在由战俘负责,在他们工作的地方也帖上了许多标语。

“真心忏悔,努力劳动,早日做人。”

“主动干活,争取减刑,早日回家。”

“失足未必千古恨,今朝立志做新人。”

这些标语大多简单明了,即使是没读过书的,听一遍后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虽不知县太爷为啥这么喜欢贴标语,不过每次劳动时,想想这些话便也觉得挺带劲的。

特别是那些战俘,想着劳动就能减刑,干活就更起劲了。

其实能在城里干活的战俘都是跟着上官投降的,手里也比较干净,所以比起在卜弋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