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带着淘宝混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6

分卷阅读346

    味。照这架势看,明人即便不打算杀他们,但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给他们自由。

不过在他国土地上,劫掠了他国百姓的财产,能得到这样的对待已是很宽容了吧既然如此,就好好赎罪吧

第二日,木二等人又被提溜出了牢房,李想与乔肆带着一个班的人将他们送到城墙脚下,在一个老泥瓦匠的带领下,开始学习怎么建城墙。

有活做了,这些倭人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让他们干活,也意味着这些明人真不打算杀他们了,而只是想让他们通过干活来赎罪。

不得不说,倭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欲还是很强的。而且个个都是强迫症,做事力求完美,没有一丝懈怠。

旁边的民众见这些倭人在军丁们的监视下显得十分老实,胆子也大了起来。有人开始辱骂这些倭人,甚至是捉弄他们。

但这些倭人对此却是恍若未闻,只一个劲地弯腰,说对不起。

李想在旁监视着这些人,要是本地民众过分了,也会制止。这些倭人会cao船,有一定的航海经验。如今琼州四处缺人,若是下南洋招工不顺利,少不得要这些倭人去干点脏活。

而且,听大姑娘说,南洋那群猴子也不是什么善茬。种花家的人都太良善,容易心软,以后像监工这样的活计交给倭人来做正合适不过。

没带束缚带,可这些倭人却没有想跑的迹象,都十分老实地在干活。一晃,半晌过去,到了午饭时间。

城里的妇人们将做好的饭菜推到工地上,随着一声喊后,乡民拿从筐子里拿起餐盘,排着队开始打饭。经过这些日子的磨合,这些乡民也懂了秩序的含义。

此刻,他们排着队,踮着脚,往锅里瞧着的时候却没有一人插队。插队会没有饭吃,在这时代那可是比挨打还残酷的惩罚。

之前有几个刺头仗着自己块头大,插队打骂他人,结果不但没饭吃,还被开除出了建设队伍,甚至还被抓去吃了几天牢饭,挨了三板子。

这一作下来,本地乡民也渐渐有点明白过来了。新来的知府老爷是大方,可却是极重规矩。带出来的兵规矩,而治下的百姓也必须规矩若不是按照她老人家的规矩来,随时翻脸要你命

这时的百姓惧官心理严重,树了几个典型后,便无人再敢犯。

不插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诸如此类的规矩,在板子与胡萝卜的cao弄下,这些比常州百姓更穷的琼州百姓在短时间内素质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会儿饭菜虽香,可却也只敢踮脚探头看看。一群倭人跟在这些乡民后面,望着这些乡民,不由感叹上国果然是礼仪之邦。这些百姓可真守规矩啊

下意识地端正了下身姿,努力控制着自己不探出身子。虽说成了战俘,但在这处处讲文明的地方,也不能丢了大和民族的脸。

很快,便轮到他们了。

木二学着那些乡民,将给自己的餐盘端出来,心里很激动。

在他面前的大盆里,放着三菜一汤。

一个他喊不出名字的菜里有黄黄鸡蛋,那里面还有红色的果rou,不知是什么东西,想来是上国特有的产物。

一勺子这未知名的菜舀到了他的盘子里,然后掌勺的妇人又给他舀了一勺野菜蘑菇以及一勺红烧鸭腿rou。最后还给他舀了一碗榨菜蛋花汤以及一碗大米饭。

如此丰盛的伙食让木二以及他的同伴们激动不已,只觉自己到天堂了。

他们学着这些本地人,蹲在城墙根脚下,小心翼翼地将一块鸭腿rou放到了嘴里。

一股甜腻腻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幸福感也随之在心尖散开

甜的菜

真好吃啊

上国果然是太富裕了给民夫也吃这样好的饭菜,还在菜里加了糖,真是太奢靡了。

不过

他们爱这奢靡。

这是他们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伙食,只希望这活能干一辈子,能永远吃上这样的饭菜。

这些做大锅饭的厨师都是常州人。苏锡常一带的口味都很像,红烧的讲究一个浓油赤酱带点甜,而该清淡的东西却是多一粒盐都不会洒的。

所以跟着左弗来到琼州的这些厨师也将家乡的味道带了这里。而本地乡民因太贫穷,吃上这样多油多盐的菜就很满足了,根本不会去在意这菜甜不甜。相反,他们觉着甜味的菜是高档的,毕竟,糖对琼州的百姓来说一样是昂贵的。

吃完了一顿饭,中午是休息时间。所有的乡民都回去了,而木二他们也得回牢房。但他们回牢房却也不能休息,他们得跟着乔肆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

第348章自觉

台风季过去了,而新来的知府老爷的名望也在此刻达到了一个峰值。

因着今年台风未怎么肆虐琼州,而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琼州百姓暗暗脑补了一番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新来的知府老爷爱民如子,所以天爷爷也要给面子,不来琼州捣乱了。

不能怪民众愚昧。事实上,此时的天灾都会归结到天子失德身上去。这套思维理论能套到天子身上去,自然也能套到官员身上。君不见,史书上写某个昏君时,总要带上一群搞来天灾的jian臣吗?

听着林立汇报的左弗有些哭笑不得。感情自己成了正义化身,连老天爷都怕自己了,这些百姓真是可爱啊!

不过,今年台风未给琼州带来灾害那真是太好不过的事了。如今台风过了,就可以组织大家种田了。

告示早早就贴出去了,粮种也被拉到了各县。左弗下达的要求是,只要有人就种,不管苗黎汉,都必须免费供应。若是不够,可以再跟知府衙门申请。

当然,报表必须写清楚,必须按照给出的表格来呈报。姓名,地址,职业,年龄,各种亲属关系,田地状况,领取种子数量以及日间。

如此详尽的表格,让县衙一群文书头都大了。更丧心病狂的是,每次支出剩余栏里还必须用上阿拉伯数字。如果不会用,可以请教驻扎在每个县的知府文书。

于是乎,农忙尚未开始,各县衙已是忙作一团。对于这位女知府的手腕他们可是清楚得很。人家是镇国公,带着亲兵来赴任的知府谁见过啊?跟她老人家作对,那就是第二个吴典史!

好在,这些老爷们脑子也不笨,且阿拉伯数字也不难,弄了两天后也就熟练了,工作也能得以顺利进行了。

半月后,从常州来的老农在士兵们的护送下到达了各州县,开始指点琼州百姓晒种,选种,催芽,播种育秧等工作。

这些农民将在这里待上一整个季度。因为初次种杂交水稻,需要注意的事项太多了。而且,在这期间他们还要教会本地农民立体养殖。

为了减轻本地农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