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卖油娘与豆腐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7

分卷阅读117

    小花点,坚决不允许它去柴火棚那边。已经过了七八天了,再有个十几日,小鸡们都能出壳了。

这些事情,叶氏一样样慢慢教给女儿,以后她去了婆家,若是不懂这些,岂不是要被杨氏那婆娘笑话。

叶氏虽然内心并不把杨氏当回事,但那毕竟是女儿明面上的婆母,至少女儿样样都要做的妥当,这样才不会被她轻视。

白日渐长,气候渐暖。

三只母鸡先后抱出了一窝小鸡,五十只鸡蛋,共出了四十六只小鸡。刚出壳的小鸡嫩黄嫩黄的,有母鸡们精心照顾,小鸡们整日正在西院里欢快地跑来跑去。

田里的麦子越长越高,忽然就结了穗,颗粒越来越饱满,颜色渐渐从青色变黄,最后变成满地金黄。

油菜从刚开始青色的嫩苗,呼啦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然后纷纷开了花。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像是给大地穿上了花衣裳一样,蜜蜂嗡嗡地到处飞,飞了一些日子后,油菜花忽然都变成了菜籽荚,刚开始也是青色的,渐渐也都变成了黄色。

油菜比麦子先成熟几天,叶氏因为家里开着油坊,每年要收许多菜籽,故而家里就没有种菜籽,除了菜园,所有的田地都种的麦子。

这次收割,梅香身上一点伤都没有,且她感觉自己又大了一岁,经过这近一年的历练,她已经能够很好地使用自己的力气。

想到去年割稻子时叶氏的忙碌和疲惫,这一次,梅香冲到了叶氏的前头。

黄茂林这些日子又开始隔天来帮忙,磨镰刀、搓草绳、帮着榨油,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叶氏这个女婿,比韩明全那样整个的儿子都中用。

韩家开镰割麦子那一天,黄茂林卖过豆腐后连家都没回,把担子放在韩家,梅香给他盛了一大碗炒饭,几个人吃了饭之后,一起到田里割麦子去了。

明朗本来也要去,梅香拦住了他,“再有几日,你就要去秦先生家里去了。这会子赶紧把功课都温习好,田里有我呢,你不用cao心,好生读书。”

叶氏如今再没有了去年那样的惶恐,有女儿女婿在,她也不在乎明朗去割的那点麦子,遂同意了梅香的意见。

梅香既然挑了大头,做饭的任务又落到了叶氏头上。等晌午太阳快到头顶的时候,叶氏回去做饭去了,梅香和黄茂林仍旧低头割麦子。

黄茂林动作娴熟,但梅香耐力持久,两个人各自开了一行,有时候你跑到我前头,有时候我又反超了你。每次相遇的时候,二人都相视而笑。

农忙是大事,黄茂林也不顾上逗梅香。笑过了之后,仍旧低头干活。

两个孩子干活累,叶氏伙食准备的也好。过年时的腊rou还剩有十来斤呢,够这个农忙季了。

菜园里莴笋蒜苗什么的都有,叶氏给两个孩子一人带了一大碗饭,还有一大碗汤。

她一边吃饭一边往两个孩子碗里夹菜,“你们都在长身子呢,又干这么重的活儿,多吃些。”

梅香一边吃饭一边对黄茂林说道,“茂林哥,你吃了饭就回去吧,这里有我呢。”

黄茂林笑了,“自从你手好了之后,我想给你帮忙都找不到由头了。”

梅香也笑了,“你家里事情也多,我暂时还能干的过来。”

黄茂林又问,“婶子,明儿您上街不?”

还没等叶氏回答,梅香先回答他了,“阿娘,明儿我把您送到街上,我先回来割麦子,您卖过了菜回来做饭就行。”

叶氏笑了,“好,都听你的,如今你当家,你怎么安排我怎么做。”

叶氏知道女儿能干,也就不和她争。上街这等抛头露脸的事情,若不是去年梅香伤了手不能下田,她真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街上。

梅香嘿嘿笑了。

叶氏又嘱咐她,“等会子帽子上的手巾搭好,别晒着了。”

梅香点头,她如今也怕晒呢,晒黑了不好看。以前她倒不在意这些,如今忽然知道美丑了,越发不肯晒一点太阳,不管去哪里都要戴帽子。

三人吃了饭之后,叶氏把黄茂林打发回去了,和女儿一起下田割麦子。

这次割麦子,因梅香的伤已经好了,叶氏就拒绝了韩明文等人的帮忙,只有韩敬杰和韩敬奇的帮忙她没有拒绝。

割麦子、挑麦子、上垛,这些梅香都在行,只有脱粒她从来没干过。麦子割好了,挑到道场上后,就等于完成了一半了。

叶氏不想再麻烦娘家人,她自己带着梅香,牵着牛,拉着石磙,一场一场把麦子都脱了粒。韩敬杰全指望用梅香家的牛拉石磙,故而每天都会来帮着干一会儿,指点母女两个干活。

等麦子收回来之后,还没晒好,就到了韩敬平的周年日。

这一天,正是背集,叶氏提前交代黄茂林让他不要过来。黄茂林知道这一日是丈人周年,他不是韩家人,不好去掺和,就留在了家里。

叶氏并不想大cao大办,她带着孩子们到韩敬平的坟前,让孩子们磕头烧纸,明朗也读了几年书,给韩敬平写了篇祭文,在坟前读了,然后烧化给他。

叶氏这回没有嚎啕大哭,只抹了几次眼泪,听着儿子念她听不懂的祭文,心里很高兴。当家的,你看,孩子们都好的很呢。麦子收回来了,过几日就要开始收油菜籽了。咱们家的生计,和你在世时一样。你虽然满周年了,但一定要记得等着我。我多给你送些钱,你把那小鬼们都招呼好,等一等再投胎也使得。听说阴司一天人间一年,你等我个把月就可以了。

祭拜完了韩敬平,娘儿几个回家去了。

进了家门后,叶氏把孩子们身上一些象征重孝的白色布条都去了,算是正式出了一年重孝。

娘儿几个悄悄地办了韩敬平的周年,日子仍旧不声不响地往前赶。

两日后,明朗兄弟正式要去镇上读书了,黄茂林一大早也过来了。

叶氏给两个儿子换上了新衣裳和鞋袜,亲自送他们到秦先生家去,还带上了今年的束脩。

因叶氏是个寡妇,到了秦家后,明朗兄弟二人自去找秦先生,秦太太亲自招呼了叶氏。

叶氏给秦太太见了礼,“秦太太好,两个孩子以后又要麻烦您照顾了。”

秦太太笑着给她倒了杯茶,“韩太太客气了,两个孩子都懂事的很,在学堂里从来不捣乱。”

秦太太说完,又让旁边的女儿给叶氏见礼。

秦太太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大一些,跟着秦先生读书,这个女儿最小,才九岁,整日跟着秦太太,也认识几个字。

秦姑娘小名玉茗,斯斯文文的,给叶氏见过礼之后就坐在了一边,叶氏高兴地把玉茗一顿的夸赞。

两个妇人客气了许久之后,叶氏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放到桌子上,“这是两个孩子这一年的束脩和每日晌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