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8

分卷阅读338

    来,说是处的多好谈不上,才几个月的时间。

好歹该她说的话她都说出来。

阿嫂不便说的,她得说。免得到时候萧凝和萧二娘子闹的不愉快了,再将阿嫂给捎上。入他们谢家门就是谢家人,可不能让自家人吃着哑巴亏。

谢婉恐怕有闲话传到萧宝信耳朵里,便听丫环打听出来萧宝信回了容安堂,便径自过来和萧宝信通通气。

万一萧宝信直肠直肚的,再到萧凝跟前说一遍,反倒让萧凝多心,都什么人啊,她还没进宫当皇后,下面自家人就已经勾心斗角到这份上了。

萧宝信听完萧婉的来意就笑了,对小姑是再喜欢也没有了。

“说开了好,省得我日防夜防的,就担心她使出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

“你不嫌我多嘴就好。”谢婉轻呷了口茶,扫了扫四周,居然没看见阿兄,倒是难得,他们这对新婚夫妻只要在府里什么时候不是黏到一处?

因为这个,她都少来容安堂,就怕打扰了人家,凭地惹人烦。

“阿兄又去忙了?”

“被皇上给叫进宫里去了。”萧宝信叹了口气,正色道。“江州刺史,晋安王反了。”

谢婉顿时瞪圆了眼睛。

“这就反了?”

“其他还有不少人纷纷响应,这事儿要闹大。只怕,要乱了。”

谢婉年纪还小,哪里经过战乱之苦,在建康城里长大,连战争的锣鼓都没听过,所谓的打仗也不过就是后宅的这些小道消息。

可随着年纪渐长,她也知道现在打仗是有多严酷了,一场仗下来要死太多人了。

仅仅是一场政变,就死了王家上百口子人,宫里那些个死伤亦不在少数。

王十二娘是谢婉的至交好友,自小处出来的情谊,他的父母也在这次政变中被迁累,家里只剩她一人。现在也被褚家接到了家里,过上了寡妇的生活。

褚家已经张罗给她过继孩子了。

谢王两家在政变中分属两个立场,这也让她们的相处变得莫名的尴尬。

谢婉只去看过王十二娘一次,两人聊了几句话。

王十二娘心里并不恨,可是她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在整个朝局,甚至天下之下,她们是势单力微的小娘子,只能随波逐流。

可是隔着父母,王家的上百条人命,她们都沉默了,无言以对。

……

“我记得阿嫂的兄长就是任的江州刺史——”谢婉后知后觉。

这就说明小姑对自己有多上心了,一般谁还记得这么许多亲戚的升迁。不过侧面也可见谢婉其实政治敏感度了。

“亏得你阿兄,早就给我阿爹出了主意,让阿兄迟些上任,所以现在还未去江州。”

谢婉点点头,总算是个好消息。

她见萧宝信面露倦色,想也是忙了一天疲累了,便起身告辞。

萧宝信也不留她,折腾了一天她的确是累了,送走谢婉便躺榻上睡上了,直到天黑硬生生是给饿醒的。

棠梨是个靠谱的,早让小厨房煨着饭菜,她醒来便将饭菜给端了上来。

“郎主还未回来?”萧宝信问。

“没有呢。”采薇快人快语。“奴婢可听说了,薛敬儿将军不是去追逃跑的义阳王去了吗,结果也不知道追没追上,骑马就回城了,结果跑马跑太快了,差点儿就撞上了淮阳王府的车,淮阳王的侧妃给吓的流了产,两边儿都打起来了。”

“听说淮阳王府要到宫里告御状呢。”

萧宝信知道采薇的意思,言下之意谢显这么晚没回来是忙活淮阳王府的事儿?

她想说,谢显家真不住河边,管的没那么宽。

不过有些话没必要见谁就跟谁解释。

倒是义阳王,那肯定是没抓住啊,抓住了那还不悠哉悠哉地押回来?至于在城里就跑上马了?

第366章吹爆

谢显回到谢府,已经是第二天的晌午。

一晚上,宫里简直就跟炸开了锅似的。

晋安王反了,义阳王跑了没抓住,淮阳王的侧妃吓流了产,淮阳王进宫告御状,和薛敬儿都快掐一块儿去了。

固然冲撞了淮阳王的牛车,薛敬儿难辞其咎,可问题就在于两人各执一辞。

淮阳王说是薛敬儿横冲直撞,吓坏了侧妃;薛敬儿说是侧妃他们耀武扬威,下马车和他打起来,是那侧妃自己下车骂战,结果被冲撞到了……

都没用说太多,谢显一句话,两人就偃旗息鼓:

“江州刺史,义阳王反了。”

一句话,淮阳王醍醐灌顶,立马态度就变了,只让薛敬儿认错,戴罪立功。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是用人之际。薛将军年轻有为,战绩彪炳,只希望你以后火气小些,切勿骄纵,一心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

他是什么样的人,最是在皇室如鱼得水的,哪怕玉衡帝再猜忌,残杀手足,都把他给留下来高官厚禄养着。要不是在刘贵妃事上存疑,那简直是皇帝座前第一人,权势滔天。

他凭什么?

凭的可不就是滑不溜手,身体柔软吗?

之前政变中他是倒向王皇后一边的,虽然后面紧跟着看清形势,迅速做了永平帝的马前卒。到底还是有前科,加之刘贵妃一事隐瞒不报,他心里就发虚,如今正值叛乱,他得多不开眼才能在这紧要关头跟皇帝叫劲啊。

所以,都没用永平帝说话,人家自己就把事儿给解决了。

他家侧妃被冲撞流产,这事儿他要是不出头,能让围观群众给笑死,未免拿他当软柿子好欺负,他势必要跟皇帝讨个公道的。

但和国家大事一比,那就不值一提了。他退,也退的有理有矩。

堂堂淮阳王都退让了,薛敬儿不是个蠢的,自然顺势下台阶,好生给人家赔礼道歉,一场风波消弥于无形。

至于戴罪什么的,也就是那么一说,都没定,怎么戴?

内部问题解决了,没有淮阳王不依不饶,永平帝耳根子还清净些——也只是一些。

更烦的在后面。

义阳王逃了,本就存在造反的可能,这时晋安王一反,两相一呼应,还不就地扯大旗改换门庭,坐地称王?

永平帝才刚刚登基,龙椅还没坐热乎呢,就弄出这么些事,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抓着谢显就不撒手了。

这是他的军师,心腹,股肱啊。

就拿王皇后和废太子出来卖钱的事儿,这样的馊主意也就谢显能想的出来,做的彻底,还没废一兵一座宫里边就窝里反了。

一计就让永平帝刮目相看,他看明白了,谢显那是蔫儿坏,等闲不出手,出手就往你软肋上插刀,插进去还带拧劲儿的。如今的军政大事都少不得问他的意见。

平乱那肯定不用想就是萧司空。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