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六十年代靠女儿发家致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0

分卷阅读40

    手上没轻没重,万一伤了几个丫头的脸就不好了。可不去上学不会识字也不成啊。

“爹,要不你教我们吧?”四美道。

陈前上辈子有钱后也专门请了夫子教他读书识字,只是他年纪大了,略会些常用的字,就不肯再学,原主当初为了工作,狠是学过一番,但也只是仅限于普通的字,正儿八经的上学,陈前两辈子都没有上过。让他来当老师,岂不是害了自己的闺妇。

“不行,爹会的字也不多,能教你们也有限。你们还得上学去跟老师学。”

陈前忽地道:“我们大队为啥没有小学?”

几个丫头摇摇头。

明天他去问问大队长,看能不能在村里建一所小学。

第二日,他没来得及去找大队长,朱媒婆上门了。

先前朱秀月跟朱媒婆约定是三天的期限,说是三天,拖过一二天也没事。朱媒婆费尽心思打听到一户人家,结果却听到朱秀月被枪毙的消息,吓得她窝在家里一天没敢出门。后来她悄悄出门打听,知道朱秀月的事了了。那边又催的急,想着男方承诺的谢媒钱,朱媒婆就往陈家来。

陈家院坝的那棵桃花给砍了当柴烧,陈前找一个松树栽下去,如今只是棵小树苗。每天金宝拿着葫芦瓢给小树苗浇水,看到朱媒婆来,金宝不认得,问:“婆婆,你找谁?”

“这是陈狗子家吗?”朱媒婆眯着眼睛瞧着金宝身上的衣服,估摸着应该是的确凉。

“我爹如今叫陈前。”金宝跟陈前一样尤其讨厌朱秀月给取的名字,狗子,不就是把人当狗嘛。

“你爹在家吗?”

“爹,有个老婆婆找你。”金宝拿着葫芦瓢噔噔地跑回屋里。

朱媒婆摸了一下自己的脸,她六十不到,很老吗?

“你是?”陈前出来时,正看到朱媒婆摸自己的脸,心生怪异。

“我姓朱,是隔壁村的媒婆,大家都叫我朱媒婆。”朱媒婆看着跟刚才小娃一样的衣裳,猜应该是父子俩。

陈前了然,定是有人看上他家的丫头,这是好事,一家闺女,百家求表示他家的闺女行情好。

想到这,陈前脸上有些高兴,请朱媒婆在八仙桌旁坐下,又让六美端来一碗水。

朱媒婆打眼一瞧,瞧见六美从头到脚一身新,忍不住咋舌。陈家的家底厚实,不至男娃,连几岁的女娃也穿新的。谁家不是大的穿了给小的穿,小的身上永远是旧衣服。

陈前后来又详细过问过金宝,离那段时间还有几年。陈前就把朱秀月囤的布拿出来,几个丫头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先拿些布料出来让几个丫头一人做一套新衣裳。

朱秀月很挑剔,凡是有略微有点旧的衣服,都被她放在一边,或是拿回娘家或是拿去做了鞋子。留下的都有七八成新,让几个丫头改了粗一看,还以为是新衣服。

只是朱秀月的囤货里适合男人的布料比较少,陈前选了半天才挑了一块毛蓝色的布料做衣服,一块青色的做裤子。然后陈前和金宝就有了一套父子装的衣服。

看到他们一家子的新衣裳,朱媒婆改了主意,“有一户人家托我上你家来说亲,不过今儿一瞧,那户人家配不是上你家。不知道你家有什么要求?我寻摸寻摸给你重新找一户相衬的。”

对于朱媒婆的识趣,陈前是相当高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最好不过。

陈前道:“我家大美今年十五,又是我头一个闺女,我也早为她打算。现在开始相看,能有合适的也可以先定下来。”

“我家大美勤快能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现在她在公社供销社替我上班。”

“那就是说大美以后还是得回来农村种地?”种地和上班的那找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朱媒婆要先问清楚。

“这难说。”陈前压低声音道,“你也知道我在县城工作十来年,也认识些人。像我们供销社不好进,别的厂却有招人的。比如城里的煤矿,纺织城。”

朱媒婆眼珠子都瞪圆了,这是说大美以后肯定会是工人。幸好她刚才没有把男方说出来,要不脸都要给人打肿了。

“我还准备让大美识字上个夜校啥的,这样以后找工作还可以坐办公室呢。”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当下陈前是不忘吹嘘自己的闺女。她的闺女越好,来提亲的人家才会越有钱。

朱媒婆从陈家出来里心时直犯嘀咕,她一个乡下的媒婆,那里去认识那些县城里有工作的人家呢。

村里有认识朱媒婆的人,见她从陈家出来,纷纷上前围住她,结果朱媒婆这一说,好些有心跟陈家攀亲事的人都熄了心。

自家泥腿子,可配不上有工作的姑娘家。

听到村里的消息,陈前露出得逞的笑容。

没钱别指望娶他家闺女!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心态有点崩,

全职写文养不活自己

我反省了一下是不是因为没有爱情,我写的文几乎都没有爱情或者很少。

第27章

朱媒婆走后,吃过午饭,趁还没有到上工的时候,陈前带着金宝去了大队长家。

对金宝这个不能带来高价钱的儿子,陈前觉得让他早早学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会挣钱之前,得有很东西需要学习。比如如何跟大队长打交道,如何说服他同意自己的想法。

陈前就准备带金宝多看多学。

父子俩到杨家的时候,杨万三媳妇在屋里收拾桌子,杨万三坐在院坝里歇息,见陈前父子俩过来,招呼他俩坐下,道:“陈前,你脚怎么样?是不是要借牛车去县医院?”

金宝唤了一声人,老老实实地坐在陈前的身后。

陈前摇头,“大队长,还要过几天才到换药的时间。”

“那就好,过几天农忙也结束了,你想什么时候借牛车都成。”对陈前父子俩,杨万三很同情,能帮忙一下就帮忙一下。

杨万三对村子里的事向来循规蹈矩,不做变通。陈前也没有一开始就提起建小学的事。

他道:“我家大美去公社供销社上班了,可没想到她大字一个不识。那朱秀月心狠着,之前的扫盲班都没有让几个丫头上过。这不,大美一去上班可不抓瞎了,一二天还成,可久了不识点字是真不行的,说不定工作也会撸下来。我就想着大队长知道村里谁会识文断字不?给指个人,我好让大美去请教请教,也不让人白教。”

杨万三不疑有他,攒眉认真想起来。他媳妇刘小红从屋里出来听到陈前的话,笑道:“陈前,你这个脚也就是二三个月的事,那时你闺女还不得回来种地,别费那功夫。”

“陈前,你一个大老爷们,有些事不懂。”刘小红很是贴心地劝道,“你看十里八乡的那个乡下姑